姓名:张晶
学号:202326004242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4/12/9
《蓦然回首》观后感——独属于创作者的浪漫
《蓦然回首》观后感——独属于创作者的浪漫
即使我看过原作漫画,知道剧情的发展,《蓦然回首》依旧值得我去电影院再看一遍。
这部动画电影的主线剧情是,女主藤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校刊连载四格漫画,这令她很骄傲,但在四年级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作品旁同级生京本的四格漫画,细致写实的风景画,再对比自己的火柴人画风,完完全全被秒杀了。朋友随口的一句“什么嘛,画的很普通啊”,藤野瞬间觉得自己曾经的不可一世有多么可笑,瞬间当头一棒,自己也好像泯为众人。
不过藤野是倔强的,不服输的,从那时起,她日复一日、不分昼夜地画漫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坐在桌前,埋头忙碌的背影。春夏秋冬,转眼她已经六年级了,校刊发下来,她再次被与京本之间的画工差距所压倒,并且放弃了画漫画的念头。
然而,小学毕业那天,藤野受老师委托去为家里蹲、从未上学的京本送毕业证书,却被第一次见面的京本告知:“藤野老师,我是你的忠实粉丝,我相信你是画漫画的天才。”
曾经一度想要放弃画漫画的藤野就此重拾信心,同京本一起创作属于她们的漫画,同时取笔名为“藤野京”。
步入初中,她们将合作完成的漫画投给出版社参加比赛,获得100万日元的佳作奖,二人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比真挚纯粹的友情。
然而,高三那年,一直在藤野身后的京本,决定进入美术大学深造,藤野则决定继续画漫画,二人就此分道扬镳。
可一个平静的日子里,一名男子手持凶器在京本所在大学无差别杀人,藤野听完新闻报道心中担忧,联系得知,京本,被杀死了……
重回京本卧室,藤野莫名觉得是她害死了京本,如果不是她,京本就不会走出房间,更不会死。她将曾经画给京本的四格漫画撕碎,残余的一片纸条穿过房间门缝,到达京本第一次遇见她的前一刻。
纸条上刚好画着“不要出来”,此时的藤野来送毕业证书,京本这次没有追出来,也没有与藤野相识。但是这一次,京本还是走出房门选择了去大学进修美术,还是遇见了那名杀人的男子。不同的是,藤野并没有坚持画漫画,而是听从了姐姐的建议,学了体育。也正因如此,她巧合的出现在京本面前,一脚踢翻那名男子,救下了京本。京本立刻认出藤野,再次表达对其小学时候画的漫画的喜爱,藤野因此说到自己还在继续画漫画。
另一端经历京本去世的藤野看着门缝飘出来的一幅如上情节的四格漫画,带回去珍藏起来,坐在桌前,用着“藤野京”的笔名继续画漫画。
电影时长仅58分钟,我却哭了30分钟,还有28分钟我在忍着不哭。
它令我如此感动的主要原因是,电影里不断出现的藤野埋头画漫画的背影,就像是无数创作者的缩影,包括我。也许这就叫做共情,无论是漫画原作,还是动画电影,他们都在向我传达,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并不是一个人,我并不孤单。这是同为创作者的惺惺相惜,互相理解。
如果说前面藤野与京本之间的友情牵绊是明线的话,那么藤野自身对画漫画梦想的热爱与努力就是暗线。
我相信存在平行时空,存在京本没有被杀死的那种可能,平行时空里京本的选择也揭示了,京本的死与藤野无关,无论有没有遇见藤野,她都会选择走出房间,因为她是真正的热爱美术,热爱绘画。而藤野如果没有遇见京本的话,并不一定能够坚持画画,因为她的创作需要读者的喜欢与肯定,她说自己还在画画我认为不过是拉不下面子说的谎。比起外向的藤野,社恐的京本面对自己的感情反倒更加真诚直接,比如说“谢谢你,让我走出了房间”。
在面对京本提出想要进修美术与她分离时,藤野心里明明一万个不愿意,想要挽留她,说出的话却是:“也不是不行,反正你画的也是背景,我去请个助手来帮忙画就行了。但是去上美术大学也没有意义啊,听说学美术的不好找工作,而且你还必须和很多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你只要跟着我,一切都会顺风顺水。
“你一个人的生活肯定没意思,况且你根本不能独自一人在大学生活下去吧,你不是怕生到都不敢和便利店收银员说话吗?”
漫画原作者叫做藤本树,很难不让人将藤野和京本两位角色与他本身联想起来,有人说,藤野是作为在漫画创作道路上世俗视角的他,京本则是理想主义的他。就我来看,在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那一刻,解读权就交到大家手中,所以怎样解读都不为过,因为这没有正确答案,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电影的导演名叫押山清高,曾执导《起风了》,业内知名度和认可度很高,从影片最后15分钟的采访来看,他是一位认真严谨的导演,除了负责导演工作,还负责剧本、角色设计、作画监督以及一些原画的绘制工作。他说:“这部作品,是为所有创作者准备的一部赞美之作,这是我在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若干主题之一。”
电影的配音也是极具感染力的,藤野的配音非常自然,配音演员的声音与动画角色完美贴合,不论是震惊、傲娇还是愠怒,我作为观众都能感受到。京本的配音给人一种超越了演技的真实感,符合京本常年“家里蹲”不与外界接触的形象,笨拙且对自己不自信。
电影的配乐由中村遥演奏,钢琴声有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按照导演的设想,配乐应该是柔和的,不要太宏大,也不要太细腻,保持适度的距离感,才贴合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怀。我最喜欢的是主题曲《Light song》,电影结束之后,我在手机上播放它超过三十次。
影片的结尾有一段对话,对话之后就是一串静态画面。
“况且漫画这玩意,我就不喜欢画,没意思,又麻烦,还不上档次,哪怕画上一整天也画不完,还是做个读者更好吧,这就不是人画的。”
“那么,藤野你为什么要画画?”
那一幕幕静态的画面刻画的是藤野作为一名创作者的点点滴滴,就是在回答京本回答的这个问题。因为热爱,因为已经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还有,因为有你——京本,她的伙伴、知己、读者,因为有她,才坚持下来的呀。
同时,也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创作?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影响很大,我继续阅读了漫画作者藤本树的另一篇短篇漫画《再见绘梨》,同《暮然回首》一样惊艳我,作者总是能够从生活日常出发,再迸发出奇妙的脑洞,最后还能够巧妙地圆回来并且暗含对某个道理的深思。两部作品都推荐给老师,好的作品值得阅读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