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符芝毓
学号:202426402022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5/6/9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银幕亮起的刹那,水墨晕染的山河轮廓渐渐清晰,驼铃裹挟着盛唐的风掠过耳畔。《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宛如一扇通往千年之前的大门,让我得以与李白、高适等一众诗坛巨匠并肩同行,感受他们的豪情壮志,体会他们的悲欢离合,领略那一段波澜壮阔、诗意盎然的岁月。
  从视听语言来看,《长安三万里》无疑是一场震撼的盛宴。影片开端,水墨画风的画卷徐徐展开,船只缓缓前行,镜头细腻地描绘出长安的建筑、街景以及市民生活的种种细节 ,瞬间将观众带入盛唐的繁华之中。这种水墨与动画技术的融合,极具艺术价值,为全片奠定了独特的视觉基调。随着剧情推进,在展现长安城的壮丽与战争的宏大场面时,航拍慢镜头的运用使观众既能目睹硝烟弥漫的战场,又能领略壮丽的长安盛景,带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色彩的运用上,影片也极为讲究,以红黄、蓝黑、青绿三种色调为基础,传递不同的意境。红黄色调描绘出盛唐的繁荣昌盛,如繁华的长安,红墙黄叶,尽显都城金碧辉煌的气势;蓝黑色调适用于灰暗烦闷的境况,像叛军浩劫下败落的长安,让人不禁对大唐的衰落心生悲叹;青绿色调则用于描写洒脱恬静的意境,比如李白被赦免吟诵《早发白帝城》时,两岸郁郁葱葱的草木与碧色湖面,衬托出他的豪迈超然 ,也让观众的内心随之平静。
  音乐上,大量古风音乐元素的运用,如古筝、琵琶、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完美营造出浓郁的古代氛围。当诗人们吟咏名篇时,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让观众仿若穿越时空,真切听到古人的心声。特别是李白吟诵《将进酒》的场景,音乐节奏随着诗句的起伏而变化,从开篇的低沉感慨,到高潮部分的激昂澎湃,再到结尾的洒脱不羁,将李白复杂的情感与诗歌的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市井中的喧闹声、宫廷里的丝竹乐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风声、水声等音效,都十分逼真,极大地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感与生活气息,让观众更深入地融入那个时代。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别出心裁,采用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式,以晚年高适的回忆为主线,徐徐展开他与李白的一生。这种叙事视角赋予影片相互交织效果,观众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唐史与唐人。从微观层面,多次呈现不同情境下的同一空间,如高适三回梁园、三上黄鹤楼、三入长安、两下扬州,每次的前往与离开都与李白和时代进程紧密相连,展现出大唐的盛衰变迁以及人物情绪的起承转合。从宏观角度,影片打造出回忆与现实共存的双重叙事空间,将叙事时间与空间融合,勾勒出时间的流动曲线,描绘出历史的斑斓画卷,不直接展示因果,却处处充满逻辑。此外,情节安排详略得当,虽讲述盛唐转衰,却将主要篇幅聚焦于高适和李白的成长与友谊,朝堂大事则选取与高适直接相关的边关之难来讲述,将时代与人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悲喜交加的叙事节奏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
 《长安三万里》还塑造出了众多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李白,这位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影片中的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谪仙人,而是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他会因崔颢的《黄鹤楼》自愧不如,会和裴十二盗劫柘枝舞女,会为是否入赘而彷徨迷茫,也会因耽于酒乐忘却与高适的约定。这些情节刻画使他的形象更加复杂矛盾,既有出世的灵魂,又有入世的渴望 ,既高傲又无奈,真实地展现出历史上李白的多面性。高适则出身低微、口吃木讷,但勤奋刻苦是他的标签,从初出茅庐的少年到独当一面收复长安的武将,成长弧光十分耀眼。他还是连接李白与杜甫、连接唐诗飘逸与纪实倾向的中间人,站在长安历史与诗歌发展的中间位置,见证了盛世与废墟、诗歌的传承与变迁 。此外,影片通过散点透视的手法,将张旭、贺知章、吴道子、王维、杜甫等众多诗人汇聚一堂,他们各自演绎着人生轶事,共同构成了大唐璀璨的诗歌星空,尽管他们结局大多悲惨,却也突出了影片“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的主题,彰显出文明传承的力量。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不仅让我领略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与壮美,感受到了唐诗的无穷魅力,更让我对人生、理想和信念有了更深的思考。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诗人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激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今天,我们应该珍惜这份财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先辈为鉴,勇敢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