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赵茗萱
学号:202326402002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4/12/15
《人生大事》--浮世一刹,向死而生
人生大事:浮世一刹,向死而生
——评电影《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是由韩延监制,刘江江编剧并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杨恩又特别介绍出演的剧情电影,导演韩延通过塑造鲜活殡仪工作者形象、精巧的情节设置以及高超的场面调度等手法,来讲述了殡葬师三哥与孤儿武小文互相救赎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尽头-死亡的真谛。
主题探讨:在死亡中获得生的力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曾经在她的著作《直视骄阳》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人类往往难以直面死亡,就如同我们无法直视耀眼的太阳一样。而这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将它的镜头聚焦于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关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然而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都无法避免接触的行业——那就是殡葬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死亡往往被看作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是一个需要避讳的禁忌。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当街访们遇到从事殡葬工作的莫三妹时,他们表现出的冷漠态度,这恰恰反映了人们面对死亡时,内心深处的恐惧和逃避。然而,葬礼的存在,让人们有机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完成对逝者的最后送别。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相对隆重的仪式,人们可能会发现很难从巨大的哀痛中解脱出来,也难以找到机会去清理和治愈自己的伤痛,从而郑重地与逝者告别,并开始适应没有他们存在的新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中,人们反而能够寻找到生的勇气和力量,让原本黯淡无光、低沉压抑的生活重新获得光明和希望。
人物塑造:在了解中认知殡葬师形象
影片中的殡葬师莫三妹,一反传统殡葬师庄严的形象:平头、花衬衫、金链子,走路吊儿郎当,眼神飘忽不定,这些元素都将莫三妹小混混的人设塑造得淋漓尽致,而在与被舅舅舅妈抛弃的女孩小文的相处中,他重新认识了“入殓师”这个职业--种星星的人,他不再是这孤单天地间漂泊无依的浮萍,他生了根,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父亲,有圣人心的殓师。
情节设计:在相处中获得爱与温柔
英国电影理论家艾伦·卡斯蒂提出:“冲突就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形成对应的冲动,而没有对立,就谈不上戏剧表演中的动作。”影片以“苦”开始,刚从监狱出来的莫三妹被父亲嫌弃,被女友甩,被邻居嫌弃……他内心极需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而放弃殡仪工作就是他内心与过去告别的开始。而小文,消失的父母,嫌弃她的舅妈,窝囊的舅舅,她需要的是爱与温暖所以追着莫三妹要外婆,两个各有所缺的人相遇,互相伤害,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推动故事发展。
视听分析:在光明变幻中体味死亡
当莫三妹第三次抬棺时,前跟镜头,仰拍主角抬棺的动作,皱起的眉头,紧绷的手,配合他口中喊的独白“日落西山了”“诶”“老爷子最后一天了”…“有!”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棺椁的沉重与葬礼进行中的庄重。随后拉镜头转入远景,哀曲响起,声画合一,营造悲痛气氛。环境音效中,婴儿的啼哭,夫妻的嘻笑,死者家属的痛哭交织。采用中间调,以太阳光为主光源,抬棺的众人穿行在逼仄的楼道间,柩由楼房框定出熟悉的市井味道,暗示新生与死亡并不遥远。
结语:
《人生大事》这部作品深刻地探讨了死亡这一主题,它告诉我们,除了死亡,人生中似乎没有其他事情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事。通过面对死亡,我们被迫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中,生命是如此短暂,仿佛一眨眼的瞬间就可能到达终点。因此,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去无限地扩展我们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同时,我们也应该向这个世界回馈我们无限的爱和关怀,让我们的存在变得有意义,让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无限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