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武佳烁
学号:202326402029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4/12/12

影评

封建牢笼中的女性悲歌与人性挣扎——评《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的电影,它以陈家大院为舞台,用细腻而冷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奏响了一曲女性的悲歌。影片通过四太太颂莲的视角,揭开了一个封建家族内部的黑暗与腐朽,引发了观众对于历史、人性和女性命运的深沉思考。

 

影片的视觉呈现极具冲击力。那座深宅大院,青砖灰瓦,庭院深深,宛如一座封闭的囚笼。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本应是喜庆的象征,却在影片中成为了权力与欲望的标记。红灯笼的点亮与熄灭,决定着太太们的荣辱兴衰,象征着她们在这个封建家庭中的地位与命运。这种鲜明的视觉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在陈家大院里,女人们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沦为封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被那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极具象征意义的灯笼所左右。

 

颂莲这一角色无疑是影片的核心与灵魂。初入陈家大院时,颂莲还带着一丝倔强与反抗精神,她试图在这个压抑的环境中保持自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被封建礼教所吞噬。面对大太太的伪善、二太太的阴险、三太太的叛逆,颂莲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战场”上,从最初的不屑参与到后来的被迫卷入,她的人性逐渐扭曲。她假装怀孕以争宠的情节,深刻地展现了在封建环境的逼迫下,一个原本单纯的女性如何一步步走向堕落。在目睹三太太被处死的那一幕时,颂莲眼中的恐惧与绝望,不仅仅是对死亡的畏惧,更是对封建礼教无情与残忍的深刻认知。她的命运是封建制度下女性命运的缩影,无论她们如何挣扎,都难以逃脱被毁灭的结局。

 

除了颂莲,影片中的其他女性角色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大太太的心如止水,早已在封建礼教的长期浸染下麻木不仁;二太太表面的和蔼可亲背后,隐藏着阴险狡诈的心机;三太太的放荡不羁,则是她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无声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最终以悲剧收场。这些女性形象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幅封建家族女性群像图,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不同性格女性的压迫与摧残。

 

影片的叙事节奏犹如一首缓慢而沉重的悲歌。导演巧妙地运用季节的更替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变化。从颂莲踏入陈家大院的夏天,到经历种种磨难后的秋冬,季节的变换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更象征着女人们生命的逐渐凋零。在这漫长的叙事过程中,观众仿佛与颂莲一同被困在这封建大院里,感受着时间的煎熬与命运的无奈。每一个情节的推进,都像是在给这封建礼教的棺材上钉下一颗钉子,让人愈发感受到其沉重与压抑。

 

《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电影,更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深刻批判。它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缩影。在封建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女性被剥夺了基本的人权,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和男性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影片中的灯笼、锤脚声、封闭的庭院等元素,都成为了封建礼教的象征符号,深刻地烙印在观众的心中。它警示着我们,要时刻警惕封建思想的复辟,珍视现代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自由与平等。

 

在电影的结尾,颂莲疯了,那曾经象征着荣耀与地位的红灯笼依旧高高挂起,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我们却能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礼教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新太太的进门,又将开启新一轮的轮回,但这一次,观众心中已经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反思。《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更加坚定地追求自由、平等与人性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