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赖蓉
学号:202426402068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
观《起风了》:梦想、爱情与时代的挽歌
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育技术学 赖蓉
202426402068
宫崎骏的《起风了》,就像是一场温柔又残酷的梦境,在那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里,藏着太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电影里最经典的台词“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就像一句神秘的咒语,不仅贯穿全片,还像传染病一样,钻进观众心里,让人忍不住反复琢磨。但要说全片最具冲击力的瞬间,非菜穗子那句“会传染的”莫属——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划破了宫崎骏精心编织的唯美滤镜。
影片以主人公堀越二郎的视角展开,他怀揣着对飞机的热爱,梦想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二郎小时候就对飞机痴迷,在梦中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相遇,得到了很多启发,从此更坚定了梦想。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去德国学习先进飞机制造技术的机会。回国后,他全身心投入到飞机设计工作中,尽管遭遇了无数次失败,比如飞机试飞时坠毁,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二郎与菜穗子在地震中的邂逅,樱花树下的重逢,都被宫崎骏用细腻笔触渲染成日式美学的极致浪漫,两人在山坡上,大风呼啸而来时忍不住亲吻的画面,充满了青春的美好与热烈。
但在二郎匆匆赶到疗养院看望病重的菜穗子时,这个用无数柔光滤镜堆砌的唯美童话,被一句“会传染的”彻底击碎。当二郎想要拥抱病榻上的爱人时,菜穗子虚弱却坚定地说出这句话,瞬间将观众从浪漫幻境拽回冰冷现实。前一秒还沉浸在樱花与誓言编织的爱情梦境里,后一秒就直面肺结核带来的死亡威胁与残酷隔离。这句直白甚至有些突兀的拒绝,打破了所有诗意的留白,将战争时期医疗资源匮乏、生命脆弱的残酷现实血淋淋地撕开——原来在时代的尘埃下,再浪漫的爱情都要向生存低头。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句“会传染的”不仅打破了爱情的唯美,更暗合了影片中“传染”的深层隐喻。二郎对飞机设计的狂热,战争阴云在社会中的蔓延,以及每个普通人不自觉卷入战争机器的“平庸之恶”,何尝不是一种“传染”?二郎明知自己设计的飞机最终会变成杀人武器,却依然沉迷于技术理想;他和好友明知造飞机的钱能救济无数穷人,却选择继续为战争服务。就像当时日本社会里,许多人只想着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却没人停下来想想这些工作会给世界带来多大的灾难。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染”,比疾病更可怕地侵蚀着人性。而菜穗子的“会传染的”,恰好成为一记警钟,提醒观众:在宏大叙事与唯美包装之下,藏着多少被忽视的生命代价。
这句台词争议大还有个原因。从艺术角度看,它太“直白”了。宫崎骏以往作品里,很多情感和想法都是藏在画面、藏在故事里,让观众自己慢慢品。但“会传染的”一下子把残酷现实摊开,和之前唯美的画风、含蓄的表达反差太大,就像听歌时突然卡碟,让人不太适应。从历史角度说,有人觉得电影没借着这句台词,把日本在战争里的侵略行为好好批判一番,反而花了不少笔墨讲二郎追梦,这就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变相美化那些给战争出力的人。
或许宫崎骏正是用这种“败笔式”的突兀,表达了对战争最隐晦的批判。但也正因如此,影片陷入了争议的漩涡:有人认为这句台词打破唯美氛围,让爱情悲剧更具冲击力;也有人指责导演刻意美化二郎的选择,将战争机器下的个体挣扎浪漫化,模糊了日本在战争中的侵略本质。这种矛盾,恰恰反映出《起风了》最复杂的内核——它既是一曲梦想与爱情的挽歌,也是一面照见历史与人性的棱镜。
当片尾的风再次吹起,二郎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工作室里,我们不禁思考:在时代的狂风中,那些被打碎的美好、被“传染”的罪恶,究竟该由谁来承担?而菜穗子那句“会传染的”,或许正是宫崎骏留给观众最锋利的诘问。这不仅是对电影里角色的质问,也是对所有观众的提醒,让我们记住历史,别让那些“坏东西”再次“传染”,希望二郎的“飞机”带来的是世界的进步,而不是文明的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