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周美辰
学号:202426505004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5/6/14

记忆的渡桥:《寻梦环游记》如何以艺术重构生死边界


 记忆的渡桥:《寻梦环游记》如何以艺术重构生死边界


大银幕上蓦然铺开万寿菊花瓣织成的绚丽浮桥,缤纷流光涌向远方,年幼的米格屏息踏入这不可思议的亡灵世界。在震撼之中,我仿佛触碰到了某种深沉的震颤,如同那花瓣的暖光,一直照入灵魂深处。皮克斯的天才创想之下,《寻梦环游记》远非寻常幻想之旅,它以艺术之巧手,深情触碰生命的奥秘与记忆的份量,赋予我们一场关于生与死、记忆与遗忘的永恒交响。


这部电影的震撼视觉语言并非仅止于取悦双眼:它以墨西哥丰沛的本土文化为血脉,精心锻造了色彩、线条及影像的完美交响,将深刻内蕴的思想之美层层铺展。亡灵世界中那座奇幻万寿菊桥,岂止连接了两种存在维度?在灿烂金色花瓣铺就的宏伟长桥深处,流动着的是墨西哥人用喜悦承载死亡的真意。这绝非逃避,反而是一种拥抱死生圆融的绚烂姿态。影片对传统的“卡特里纳骷髅”形象做出绝妙艺术转化,那些白骨不再冰冷可怕,反被绘彩装饰,被赋予了生动的喜怒哀乐。每一处装饰纹样皆是精细之作:建筑壁上的神秘壁画、家族灵台上精心裁剪的雕花“剪纸”饰品、甚至彩车上流动的丰富符号与图案……仿佛让整片土地的文化生命随着视觉语言一齐复苏。这些艺术造型背后沉淀着墨西哥灵魂的深沉内蕴——死亡不再恐怖,而被视为生命的欢庆轮回。


更为精髓的则是电影以巧妙叙事技巧所展现的“主题错位”手法。起初看似简单遵循了“追梦者反抗家庭桎梏”的常规故事路线:米格怀揣激情,为了追寻闪耀的音乐梦想奋力冲决禁止音乐的严苛家族传统枷锁。故事中段却如万花筒般发生惊人转调——曾无比坚定阻挡梦想的曾曾祖母伊梅尔达,竟为拯救米格慷慨牺牲自己的家族“祝福”。与此同时,一度被米格奉为崇高偶像的伟大歌神德拉库鲁,终于暴露出残忍自私的真面目。影片在这里进行了主题的华丽升格:它并非只关乎个体自由意志的挣扎,更深藏着灵魂在生死边缘的哀恳呼唤——当曾曾祖父埃克托悬悬一线濒临那不可挽回的“终极死亡”之时,米格拼尽全力奔回人间苦苦唤醒沉睡的“可可奶奶”。此时,我恍然顿悟:那份曾被米格强烈抗拒的家族纽带,原来正是守护梦想不坠的灵魂支柱,亦是他能跨越阴阳、得以存活的根本力量。


电影将音乐精心打造为主题诠释的另一重要载体,并形成结构之完整回响。开篇米格躲在小阁楼独自模仿偶像倾情弹唱《Remember Me》,那渴望的眼神与急促的拨弦,是对外部世界的全部憧憬出口。而后当埃克托在深夜的露台向幼小可可低唱同一首歌,音乐的魔力显露无遗:那刻骨铭心的柔情不再是一首简单的小调,它被赋予了一种超越时间、守护记忆的神圣力量。特别令我动容的细节是在影片高潮段落,当可可奶奶在曾父亲遗歌的旋律里复苏深埋的记忆时,那混沌的眼神中复现的久远光芒。那一刻,音乐超越了旋律的本身,成为连接时空的纯粹能量通道。当最终米格为垂暮的可可唱起那首沉淀数十年之久的父亲遗曲时,音乐彻底超越了声响,化为一种永恒生命的誓言,温柔而坚定地宣告着:真正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熄灭,而是“在世间被遗忘得一丝痕迹不留”。


在影片结束之后,“记忆不朽,生命无终”的主题在我心中刻下了愈发鲜亮的印记。这份主题在时间的长流里不断被叩问:在如今移动生活与即时社交主导的时代洪流中,我们该如何延续珍贵记忆、联结并理解家族前行的足迹?那被精心展示的世代相传的家族“灵台”所承载的不仅是对逝者的敬重,更深含家族精神得以承传流淌的血脉誓言,它亦是对抗“终极死亡”的真正堡垒。


《寻梦环游记》中的艺术之手精心构造的彩绘视觉天地、精巧的故事编织以及打动人心的旋律声韵,不仅构筑起对亡灵世界的瑰丽想象,更穿透了生死隔膜的厚重帷幕。埃克托在最终即将消散的刹那低语:“在活人的世界中,若无人将你铭记于心,你将会永远地消逝。这一次,才是最终的死亡。”这份警示宛如暮鼓晨钟:真正的终极死亡,恰恰是我们任凭记忆枯萎后无可挽回的忘却。


那么,当我们尚在生命旅途之中时,能否主动珍视并建构那些值得铭记的“万寿菊之桥”?让爱不断编织记忆之河,那河流不息,穿越生与死无形的界限——那不止是亡灵才需经历的通道,恰恰正是我们为未来生命预备的、一条可以渡过生死之海的永恒记忆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