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俞若辰
学号:202226002138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
《灵笼》观后感
最近期待已久的《灵笼2》终于时隔那么多年开播了,那么当然要把《灵笼1》再次重温一遍,顺带来谈谈我观看国漫《灵笼1》后的感受。
首先对于灵笼这个词我的感受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寓言,灯塔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上孤悬着,它的光芒如同人类最后一点脆弱的信念,在冰冷的金属与暗影里挣扎。然而,当目光投向大地,那猩红蔓延、奇异植物疯狂生长的“腥荭”世界,却似乎正在孕育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颤栗的生机。这诡异的对比,正是《灵笼》给予我最深刻的叩问——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所谓“延续”,是否正变成自我囚禁的牢笼?
作品构建了"灯塔"悬浮城市与地面生态的二元对立世界:
• 以基因等级划分的"三大法则"社会制度
• 噬极兽与玛娜生态的压迫性存在
• 光影会宗教统治的精神枷锁
这种多层压迫的设定,精准呈现了末日环境下人类面临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危机。
灯塔社会以宗教为骨架,实则编织了一套严密的阶级神话:将人分作“尘民”与“上民”,将异变者一概污名化为怪物。这神话如同一道隔绝真相的高墙,虔诚地供奉着一个精心维护的谎言。查尔斯大主教正是这神话的化身,他端坐于冰冷的权威之上,将信仰扭曲为统治工具,无情地碾压任何可能动摇其根基的异质存在。当马克队长因意外沾染腥荭症而开始异变时,查尔斯立刻将其钉死在“怪物”的耻辱柱上。然而马克的异变,却恰恰撕开了灯塔神话精心缝制的虚伪外衣——他依然保有人性,甚至获得进化的力量,这力量不再是旧秩序的守护者,而成了灯塔神话最彻底的质疑者。
马克的转变昭示着一种可能:腥荭症未必是诅咒,它或许正是人类进化的下一站。但灯塔的悲剧在于,它彻底拒绝认知这种可能性。当马克被迫兽化,冉冰毅然选择献祭自己,用生命与灵魂滋养马克残存的人性。最令人震撼的,是她伸手轻轻触摸马克兽化脸庞的瞬间。指尖触及那冰冷鳞片,却毫无惊惧与嫌恶——这一刻,旧日神话的根基在一种超越界限的温情中轰然崩塌。冉冰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不仅是对马克的拯救,更是对灯塔社会那套冰冷神话最悲壮的否定。
冉冰的牺牲,成了人类在进化十字路口最疼痛的献祭。马克最终离开灯塔,融入玛娜生态的怀抱,这一选择看似背离人类身份,却恰恰象征着一种更高维度的回归——人类作为物种的进化,或许正需要打破“人类”这概念的桎梏,才能获得新生。当灯塔仍固执地漂浮在旧日的天空,马克却已投身于大地深处那汹涌澎湃的新生洪流之中。
《灵笼》最终在末世废墟上刻下振聋发聩的箴言:人类真正的末日,未必是肉体的毁灭,而是认知的僵死——当一种生命形态拒绝进化的可能性,当它筑起神话的高墙只为固守那一点虚妄的“纯净”,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终局。
人类面对未知灾难时,若只知恐惧地蜷缩在旧日躯壳里,用神话麻痹自己,那灯塔的光辉终不过是文明临终的烛火。真正的延续与进化,必得如马克一般,勇敢拥抱那“异变”中的新生可能——哪怕这过程要背负沉重如冉冰之死的十字架。
第二季的《灵笼》也已经开始,主要围绕着在地面的人类如何生存如龙骨村等几个组织,马克也来到了龙骨村,不知道后面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