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郑新雅
学号:202226903115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0
在时间的湍流中打捞自我——《通往夏天的隧道》观后感
在《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光影交叠的画卷中,那座神秘的“浦岛隧道”如一个巨大隐喻,以奇幻方式具象化了我们内心最隐秘的挣扎——关于时间的流逝、记忆的重量与当下存在的意义。电影以少年塔野薰与少女花城杏子的际遇为轴,引领观众步入这条通向心灵深处的隧道,在光影变幻中直面时间的湍流与人性的沉浮。
隧道最核心的设定是“以时间换取愿望”,它成为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类面对时间时普遍存在的异化状态。塔野薰执念于逆转时光以复活妹妹,不惜以青春为代价;杏子则渴望逃离当下困境,奔向未知却看似更耀眼的未来,甘愿预支生命时光。两人走向隧道的动机截然相反,却都陷入了时间焦虑的泥沼——塔野被“过去”囚禁,杏子则被“未来”所奴役。这种时间焦虑在我们现实中何等熟悉!在“出名要趁早”的集体潜意识驱动下,年轻人被裹挟入一场没有终点的加速赛跑,仿佛稍作停歇便是虚度光阴。隧道像一个冷酷的当铺,精准揭示了现代社会里时间被过度工具化的悲剧——时间不再是我们存在本身,而沦为换取某种结果的冰冷筹码。
在隧道幽暗的诱惑中,塔野的挣扎尤为令人心痛。他试图以时间交换复活妹妹的愿望,实则是对抗记忆的消逝与不可逆性的绝望努力。记忆——这内在的隧道,远比物理隧道更为复杂幽深。塔野对妹妹的执念,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思念,蜕变为一种拒绝接受生命无常的精神堡垒。当他在隧道深处看到的幻象不是妹妹,而是杏子濒死的面容时,这震撼一幕何其深刻——它揭示了记忆本质的残酷真相:我们无法真正打捞或复制逝去的时光,即便隧道能交还妹妹的肉体,那份共同经历所塑造的独一无二的情感连接与精神共鸣,却是任何超自然力量无法复原的。记忆的珍贵,恰恰在于其不可复制性。
塔野与杏子之间关系的嬗变,是电影最动人的灵魂线索。两人最初因隧道而结缘,却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向后凝望,一个向前狂奔。当塔野最终选择放弃复活妹妹的夙愿,义无反顾冲向隧道去拯救杏子时,这不仅是情节的转折点,更是塔野精神世界的涅槃时刻。他跃出了时间交换的牢笼,在隧道深处直面杏子的幻象时,他完成的是一次自我认知的深度觉醒——终于明白真正的救赎不在于逆转无法挽回的过去,而在于勇敢承担当下责任,珍惜眼前真实存在的生命联系。而杏子,那个曾经渴望逃离现实奔向远方的少女,在隧道中经历了濒死体验后,亦开始重新审视“当下”的价值。隧道在此刻神奇地完成了它最深层的功能:不是实现愿望的捷径,而是让迷失者看清内心真正渴求的明镜。
电影结尾,塔野背着虚弱的杏子一步步走出隧道,迎接他们的并非奇迹般实现的宏大愿望,而是隧道外广阔而真实的世界,以及洒满阳光的日常图景。这朴素却充满力量的画面,是对隧道哲学最温柔的诠释——真正的救赎,不在于逆转时间的洪流,而在于与时间达成深刻的和解。塔野背负杏子前行的姿态,象征着一种责任的主动承担,一种对当下生命的郑重托付。他们最终理解了,时间并非可被随意切割、典当的资源,而是生命本身绵延不绝的河流;逝去的亲人或时光,已化为记忆星空中永恒闪烁的星辰,塑造着今天的我们;而未来的意义,正蕴藏在每一个被全然活过的“此刻”之中。
《通往夏天的隧道》以其独特的奇幻笔触,戳破了现代社会对时间的异化想象。环顾四周,“速成神话”与“捷径诱惑”不正像现实版的“浦岛隧道”吗?各类速成班、成功学贩卖着用最少时间获取最大收益的虚妄承诺,其本质与隧道吞噬时间无异。真正的成长,是塔野在隧道尽头所领悟的——勇敢接纳时间的馈赠与剥夺,在流逝中守护珍贵的人与事,于当下行动中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
隧道深处没有永恒的夏天,也没有扭转遗憾的奇迹出口。但当塔野与杏子相互搀扶着踏入真实世界的阳光,他们已然找到对抗时间虚无的终极力量——那便是以真挚的情感为锚点,在时间湍流中打捞并守护真实的自我。每一次对当下的珍视与投入,每一次对责任的勇敢肩负,都是对时间最庄重的致敬。在无法逆流的时间长河里,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救赎,或许正是以全部心灵拥抱此刻此在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