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吴冰冰
学号:202326101190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8

你我梦同在 青春正当时——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中外经典动画赏析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长安三万里》这个专题,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述以及给我们看过的一些小片段后,我对它有了兴趣,在课后自己看完了这部电影。

  《长安三万里》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而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事,两位诗人跌宕起伏的命运画卷缓缓展开。唐朝,在历史长河里,一直都是特别的存在。电影以广阔的视野展示了唐朝的历史风貌。电影中涉及的诗歌作品和历史事件,将带回了那个辉煌的大唐时代,满足了我和大多数人对于盛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这其中,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生活与创作,是最吸引的部分。他们的诗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人生得意须尽,莫使金樽空对月。”“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电影中,我直观地去体会这些诗词文化所带来的感染力,配合画面的呈现,真的忍不住发出无限感慨。故事不仅将李白等人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年长后的壮志难酬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看到了唐朝的兴衰变迁,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在电影中,高适与李白虽出身不同,却都怀揣兼济天下的抱负。李白以诗才叩长安之门,高适凭武艺与谋略寻求报国之道,他们的执着恰似当代青年对理想的追寻,就像现在的我和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梦想虽然美好,但现实的压力也不容小觑。学习失败的沮丧、找工作路上和工作中内卷带来的焦虑、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这些困境,与电影中李白被放逐的失意、高适屡战屡败的落寞也有重叠的地方。但正如影片所展现的—梦在,你我同在。在追梦路上,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我们需要的是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仰望星空的勇气,让理想主义的光芒永不熄灭。这也启发了现在的我,作为一个青年大学生需要在务实中坚守理想,将个人志向融入国家发展,在实践中在行动上不断前进,不断进步,不断探索。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这句台词,道出了文化传承的永恒力量,也深刻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虽然我们无法与那个时代与诗人们相见,但是每当我们阅读他们的诗时,都好像与他们灵魂互通一般,感受他们的心境,体会他们的凌云壮志。“诗”与“书”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自信的火种。我们应如影片中那些以诗为魂的文人,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智慧,用青春的视角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让文化自信成为思想建设的根基,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文化自信成为青春最鲜明的底色。 

  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学生,影片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去学习。例如高适与李白对“大道”的追寻,就像无数化学人对物质本质的探索;高适蛰伏半生终获重用,李白历经流放仍不改诗心,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化学实验中的“蒸馏提纯”过程,需要经受磨练,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既要保持对未知的敏锐碰撞,又要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坚守心中的理想;既要像完成实验般严谨规划未来的人生,又要把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把青春与化学相融,在个人发展在淬炼梦想结晶。

  长安三万里,不只是李白高适等人的三万里,更是我们的三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安之路,追梦之路,虽然这路上也充满了未知的坎坷与迷茫,但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至少我们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只要我们怀揣着理想和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因为青春正当时,你我梦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