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韩子豪
学号:202226201068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4/12/16
《天气之子》——个体与城市的哲学思辨
《天气之子》——个体与城市的哲学思辨
从剧情出发,影片中,帆高因家庭压抑而离家来到东京,这座繁华都市却对他这个未成年的离家者并不友善,求职四处碰壁,只能在麦当劳过夜,捡到的枪也成为他在困境中的一丝“依靠”。就在这样的处境下,他遇到了阳菜。阳菜的母亲病逝,她与弟弟相依为命,生活的压力早早地落在她稚嫩的肩上。
但阳菜偶然成为了“晴女”,超能力是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变化改变天气,同时会承担自身逐渐消失的代价。与此同时东京正遭受着持续的降雨,城市的运转逐渐陷入困境,渔业受损、交通瘫痪、民众生活不便。从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都渴望晴天的回归。在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卢梭认为,人们通过契约组成社会与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让渡部分权利以换取集体的保护与繁荣。东京作为庞大的集体象征,承载无数人的梦想与社会运转体系,在天气危机下,似乎有权要求阳菜牺牲,以遵循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城市视角看,阳菜的牺牲完全是以一人之失换取城市众多居民回归正常生活的利益。
然而,阳菜与帆高之间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羁绊让他们自身熠熠生辉。他们一起在城市的角落寻找生存的意义,在废弃大楼上看绚丽的天空,这些经历让他们成为彼此在冰冷城市中的温暖港湾。这时候,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对幸福的追求开始与城市的集体利益产生强烈的冲突。尼采认为,个人拥有自己的自由与独立性,个体应当超越群体的规范与限制。
当阳菜为了拯救城市而逐渐消失在天空中时,东京恢复了晴天,城市的秩序得以恢复正常,人们欢呼雀跃,却无人在意阳菜的牺牲,只有帆高深刻地感受到失去爱人的痛苦。这恰恰反映出个体在城市集体利益面前的渺小与被忽视。
但影片的结局给了观众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东京虽然经历了暴雨的洗礼,但并没有彻底衰败,而是在接纳了天气变化的新状态后继续前行。这正如黑格尔辩证法中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与转化,个体与城市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对抗关系。城市不能一味地压榨个体的价值,个体也不能完全脱离城市而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抉择:是为了集体的目标压抑个人的诉求,还是勇敢地追寻个体的幸福而不顾可能对集体产生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尼采曾批判过那些看起来超越但实际缺乏真正洞察力和自我超越能力的人,这些人只是随波逐流缺少真正的力量与独立性,群体提供规范与平稳,但同时也会有趋同性与限制性。《天气之子》通过奇幻的剧情,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个体与城市之间的哲学关系,提醒我们在构建社会与追求个人生活时,要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尊重个体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双重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