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可欣
学号:202326403070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5
打破成见,重铸乾坤——评《哪吒2》
张可欣 202326403070 23级广告学班
在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井喷式发展的今天,《哪吒2》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春节档的硝烟中炸出一片新天地。这部承载着无数期待的续作,以恢弘的神话叙事为骨架,以深刻的人性叩问为血肉,不仅延续了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更在视听语言、角色塑造与主题挖掘上实现了突破性的进阶,在东方神话的土壤上绽放出极具现代性的思辨之花。
一、视觉奇观:东方美学的极致绽放
当银幕亮起,《哪吒2》便以一场震撼人心的“重生之舞”拉开帷幕。太乙真人施法定住的漫天流萤,哪吒新生肉身时缠绕的翡翠色莲茎,在虚实相生的光影中勾勒出东方美学的浪漫想象。影片的场景设计堪称一场视觉盛宴:陈塘关的市井画卷里,飞檐斗拱在暮色中流转着暖黄光晕,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与孩童嬉戏的欢闹声交织成鲜活的烟火气;而深海龙宫的场景则充满神秘诡谲,鳞片状的穹顶折射着幽蓝光芒,珊瑚丛中若隐若现的鲛绡宫灯,将神话中“海底世界”的瑰丽奇幻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当属高潮段落的“乾坤大战”。哪吒的三昧真火化作赤红色的凤凰振翅九霄,敖丙的沧海之力凝结成冰蓝色的巨龙破浪而出,两种极致的力量碰撞出绚烂的能量漩涡。制作团队巧妙运用粒子特效,将火焰的炽热与海水的冷冽通过不同的色彩质感与动态轨迹进行区分,配合杜比全景声带来的沉浸式音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神话战场的风暴中心。
二、人物弧光:在矛盾与挣扎中完成精神蜕变
《哪吒2》的角色塑造摆脱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转而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复杂多面的人性图谱。哪吒不再是单纯的叛逆符号,当他站在玉虚宫的审判台上,面对所谓“天命”的质问时,眼中流露出的迷茫与倔强,展现出少年英雄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艰难抉择。特别是他与敖丙在云层中的对峙戏,一句“你我本就身处局中”,将角色的成长从个体抗争升华为对命运枷锁的集体反思。
敖丙的形象在续作中实现了惊人的突破。影片用大量闪回镜头展现他作为龙族太子的隐秘痛苦:被锁在海眼之下的父亲,族人们渴望摆脱压迫的殷切目光,与哪吒肝胆相照的真挚情谊,三重情感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当他最终选择与哪吒并肩对抗不公时,这种背叛与坚守并存的矛盾,让角色充满了悲剧英雄的史诗感。
三、哲学思辨:对秩序与自由的终极叩问
相较于前作单纯的个人反抗叙事,《哪吒2》将触角伸向更宏大的命题——对既定秩序的解构与重构。玉虚宫作为天道规则的象征,表面上维护三界和平,实则充斥着对妖族的偏见与压迫。申公豹的黑化之路成为全片最具现实隐喻的注脚:这个渴望证明自己的妖族弟子,即便熟读万卷道藏、修炼百年,依然因血脉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他在临终前嘶吼的“这世间哪有什么天命,不过是强者的游戏”,不仅是对神话世界的控诉,更像是对现实中种种不公的呐喊。
哪吒与敖丙联手打破“天规”的高潮戏,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自由意志的宣言。当哪吒用混天绫缠绕住象征天命的“封神榜”,当敖丙以龙族之躯撞碎禁锢自由的锁链,他们击碎的不仅是神话中的规则,更是现代人内心深处对权威与偏见的盲从。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让影片的主题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瑕不掩瑜:叙事节奏与情感表达的遗憾
在盛赞之外,《哪吒2》也暴露出一些叙事上的短板。影片前半段为了埋设众多伏笔,节奏略显拖沓,尤其是申小豹等新角色的引入稍显仓促,未能充分建立起与观众的情感联结。在情感渲染方面,部分情节的转折处理过于急促:比如申公豹的幡然醒悟、龙族态度的180度转变,因缺乏足够的铺垫,使得这些关键情节的冲击力大打折扣。此外,为迎合全年龄段观众设置的喜剧桥段,偶尔会打断剧情的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悲剧氛围的营造。
《哪吒2》就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东方神话的瑰丽想象,也折射出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它用神话的外衣包裹着极具现实意义的内核,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反抗某个具体的权威,而在于打破内心的成见与枷锁。在国产动画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哪吒2》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作品,但它无疑是最具勇气与野心的破局者,为我们开辟出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创作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