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心玥
学号:202326501020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0
动画赏析——《动画特写镜头对人物心理表现的作用》
《头脑特工队2》是皮克斯对于《头脑特工队1》的续集,故事围绕已经进入青少年阶段的主人公莱莉展开。影片探索她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新情感挑战,如友谊和自我认同。在这部影片中,莱莉拥有了的新的情感角色(焦虑、羡慕、丧气、尴尬和怀旧)。而旧情绪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与新情绪们共同帮助她应对复杂的内心冲突。最终莱莉自我觉醒,拥有了全新的自我认知,获得新生。影片传达了接受和表达各种情感的重要性,强调了情感在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特写镜头是指聚焦于某个物体或人物面部表情(在镜头中人物肩膀左右到头顶的距离或更大)的拍摄手法。它通过放大细节,引导观众注意角色的微妙情感变化。在动画影片中,特写镜头常用于强化人物情感,使角色的心理动态更加生动。《头脑特工队2》作为一部探讨内心世界与情感动态的影片,通过特写镜头勾勒出角色复杂的心理状态。特写镜头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对角色内心深处的了解,也让观众与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本文将分析该影片中特写镜头对人物心理表现的作用,以揭示其在叙事中的重要性。
在电影故事的高潮中,多次出现了特写镜头。其中大部分为主人公莱莉的特写镜头。比如下面三张特写镜头图片,这时是莱莉因情绪混乱导致失误被罚下场时的场景,也是她内心最挣扎的场景。
这时的莱莉正处于情绪波动中,镜头特意通过特写镜头拉近捕捉她的眼神和表情。镜头集中在她紧皱的眉头、微微颤抖的嘴唇以及脸上的汗珠。这些特写镜头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恐惧、紧张和焦虑。
以及这里的镜头,都是莱莉重复的做着一个动作(皱眉大喘气),但却用了三组不同视角的特写来拍摄。如第一张是正侧面的特写,第二张是完全侧面的特写,第三张是以仰视的角度(低角度镜头)来拍摄的特写。三张不同角度的特写却全部在重复一个表情动作,直观强调了此时表情在此刻的重要性,让观众能够通过这几张面部特写,将重心放在此刻莱莉的表情上。也正是这种特写镜头拍摄的处理方式让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莱莉她的内心挣扎与变化。
相同之下,这个时期莱莉心中的主控情绪焦焦(焦虑)也处于一个挣扎的场景。
此时也是运用了特写镜头,让观众直观的看见焦焦眼角流出的泪水以及向下的嘴角,紧皱的眉头。表现出焦焦以为莱莉好的初衷,但事情却在发展下逐渐不可控,这时是需要坚持还是选择放手的困难抉择的挣扎心理表现。
以及在乐乐带领其他情绪对抗焦焦时,焦焦所做出的惊慌失措的特写镜头。睁大的双眼,紧皱的眉头,张大的嘴巴。这些表情都直观的将焦焦此时不安与慌张的心理情绪展现出来,强化人物情感。
这些镜头直观的将人物的面部表情放大,使观众们能够从中了解角色心理表现。
特写镜头不仅能通过角色面部的微表情来表达出其心理表现,也会通过除了面部以外的特写镜头来间接表达人物的心理表现。
比如在故事中,焦焦终于愿意放手,让莱莉自己进行情绪的控制,使莱莉能够清楚的认知自我。而这其中就有极多的特写镜头。
以莱莉轻抚木椅的手部特写为起始,莱莉能够自主感受周围事物的触感。
下一张画面则是对莱莉背面侧脸的一个特写,且耳朵处于画面中心位置,使观众的关注点都集中于莱莉的耳朵上。也正是耳朵的特写,为叙事提供主要的线索。耳朵代表着听觉,这为下面两个镜头打好了铺垫。
我们可以看到,在耳朵特写后出现的两个镜头也是特写镜头,它们不是面部特写,而是对冰球击打和冰鞋滑动的特写。也正是因为耳朵特写带动听觉感官,所以在这两张镜头中,同样加强了冰球与冰鞋滑动的声音。手部的特写,是莱莉觉醒的开始,我们也能通过耳朵、冰球、冰鞋这几个特写镜头能够感受到,莱莉突破自身焦虑,拥有了自我意识,她能够对事物产生新的触感(手抚摸椅子的特写镜头),新的听感(冰球与冰鞋滑动的特写镜头),在这场情绪的博弈中她重获了新生。
这一组画面,并不像莱莉正在内心挣扎时能够直观的通过面部特写看出她内心心理表现,而是通过莱莉重新所感受到的周围的事物的特写,来(间接)表现出莱莉她终于能够认识自我,自我认同的心理。
在其他的影片当中,也会出现用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比如《疯狂动物城》中兔子朱迪在刚上任警察时不被看好以及各种受挫折的场景。
这张特写镜头引导视线集中于主人公朱迪的脚(这时她的脚被水泥裹满,对应白天失败的出警)。体现出朱迪孤立无援的心理.
以及这三张对于“一人份萝卜”的特写镜头。第一张是朱迪正在加热萝卜,朱迪瞪大眼睛看着正在加热的萝卜。而萝卜就好比朱迪此时所追求的警察梦,当朱迪打开“一人份萝卜”的盖子时,特写镜头给到了盒子内一根特别小的迷你萝卜(第三张)。这两组特写镜头也通过物品的特写,
间接的告诉观众,此时朱迪对于梦想的渺小孤立和无助,以及对于挫折的无奈与愁思心理。
比如,在《飞屋环游记》中卡尔与爱妻的对视特写镜头。
这两张特写镜头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面部,能够直观看见人物的表情。二人微笑的嘴角,温柔的眼神,深情注视,充分体现着双方对对方深爱的心理。
比如《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变成猪的场景中。给到千寻的父亲和千寻的两张连续特写镜头。
这张是对已经变成猪的千寻的父亲的特写镜头,我们能从这张镜头看见千寻的父亲已经没有了人形,显而易见的是猪的样貌与体型,与人类时的父亲有着巨大的反差。也正是由此特写镜头,我们能看见此时变成猪的千寻的父亲油头大耳,狼吞虎咽,在特写镜头放大面部的特点下,更加体现出这是一个特别恐怖的形象。也正是这个突然的面部特写,给予了观众以及影片中的千寻一个巨大的冲击感,从而引出下一张千寻的特写镜头。
千寻瞪大双眼,张大嘴巴,头发炸毛。这是对看到父亲变成猪的千寻的第一反应。通过这两张特写镜头,我们能看出,千寻吃惊害怕受到惊吓的心理反应,给足了故事画面与人物心理的冲击感。
除了特写镜头能够表现人物心理,还有多种镜头也可以表达人物角色的心理状态表现。比如鸟瞰镜头。
在《头脑特工队1》中就有鸟瞰镜头。
这张镜头是冰棒(图片中红圈圈出的角色)牺牲自己,让乐乐回到地面上去的故事背景。镜头使用鸟瞰镜头,从地面(高处)俯视场景,角色冰棒在画面中显得特别渺小,也正好能够体现出冰棒此时孤立无助的心理。
在《勇敢传说》中,梅莉达骑马狂奔的画面也是鸟瞰镜头。
梅莉达平时总是被母亲束缚,而在这一天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她骑着马儿驰骋着(图片中红圈所圈的是梅莉达骑着马)。而这一幕运用了鸟瞰镜头,通过巨大的场景,小小的梅莉达来表达出梅莉达的内心独立,向往自由的心理表现。
以及,在《冰雪奇缘》中,艾莎因为自己的魔力而与众人不合群,她独自一人逃离王国时,用到的就是鸟瞰镜头。
艾莎(红圈所圈)独自一人行走在冰天雪地中,鸟瞰镜头将她渺小化,表达着艾莎内心孤独挣扎的心理表现。
鸟瞰镜头用大场景衬托出角色的心理,但相对特写镜头来说,通过以上分析,鸟瞰镜头大多数用于表达人物孤独或者独立的心理,而特写镜头则是通过物品或者角色来表达出更多人物角色的心理。
通过特写镜头,能够强化角色的心理内心世界,带给我们更强的冲击感,与角色心理共鸣。我们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人物角色的心理状态表现和情感变化,感受人物角色的心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