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赵郡冉
学号:202325205004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5/6/8

《寻梦环游记》:墨西哥式生命哲学中的死亡与记忆之思

  当米格尔的吉他弦在亡灵世界奏响第一音,《请记住我》的旋律穿梭于生死之间,一场独特的生命哲学之旅就此展开。《寻梦环游记》这部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的动画佳作,看似讲述少年追梦的冒险故事,实则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墨西哥式生死观:死亡并非终结,遗忘才是真正的消亡。皮克斯创作者们凭借对墨西哥文化的敏锐洞察,将这种独特的生死观念转化为普世情感语言,让全球观众在感动中重新审视生命、记忆与存在的关联。

  墨西哥亡灵节是色彩斑斓的悖论,用欢庆面对哀伤,以喧嚣对抗沉寂。影片开场的剪纸动画便奠定了这一基调:死亡并非令人忌讳的阴影,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被讨论、被庆祝。这与现代社会中死亡被医学化、边缘化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在墨西哥,人们将死亡请到餐桌前,摆上糖骷髅、万寿菊和逝者喜爱的食物,而影片中亡灵世界的视觉奇观——悬浮的彩色建筑、流动的花瓣桥梁——正是这种文化态度的美学呈现。海克特那句“当活人世界没人记得你时,你就会从亡灵世界消失”,道出了墨西哥生死观的核心:记忆是抵御死亡的唯一堡垒。

  影片构建了关于存在的三层体系:肉体死亡、社会死亡与记忆死亡,提出了“终极死亡”的概念。德拉库斯虽已肉体消亡,却因粉丝的记忆而在亡灵世界享受明星生活;海克特则因女儿可可即将忘记他而面临“终极死亡”。这揭示了一个震撼的真相:一个人的真正死亡,不是在停尸房,而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离世之时。影片巧妙地将“被记住”具象化为亡灵们每年通过亲人供奉的照片返回人间探亲的设定,记忆成为连接生死两界的通行证。米格尔为垂老的曾祖母可可唱起海克特的歌,让濒临消散的海克特在亡灵世界重获形体,生动展现了记忆创造与保存生命的力量。

  影片中的家庭冲突折射出记忆政治学的复杂性。伊梅尔达禁止音乐,看似专断,实则源于被音乐家丈夫“抛弃”的痛苦记忆,她试图从家族历史中抹去海克特,建立一种经过筛选的家族叙事。米格尔的音乐梦想与家族禁忌的对抗,本质上是不同记忆版本对真理的争夺。直到真相大白——海克特是被谋杀而非抛弃家庭,被扭曲的记忆才得以修复。这揭示了记忆并非静态档案,而是不断被重新诠释、争夺的意义场域。家族祭坛上照片的增减象征着记忆的选择性保存,而修复断裂的记忆链条成为米格尔救赎家族历史的关键。

  影片对艺术力量的诠释超越了“追求梦想”的简单说教。对海克特而言,《请记住我》是留给女儿的爱情遗物;对米格尔,音乐先是反抗的武器,后来成为修复记忆裂痕的媒介。艺术在影片中被赋予双重力量:既是个人表达的渠道,又是抵抗遗忘的武器。当垂死的可可听到儿时旋律而恢复记忆时,艺术展示了其穿越时间保存人类情感的本质魔力。这种对艺术的理解远比“坚持梦想”的陈词滥调更为深刻,它指出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对抗时间与遗忘的生存抗争。

  在当代社会面临记忆危机——数字化记忆泛滥与实质性记忆匮乏并存的背景下,《寻梦环游记》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具有特殊意义。墨西哥亡灵节传统中,死亡被视为“一个将不同时空凝聚在一起的透镜”,影片将这种传统转化为现代语境下的生存智慧。在一个越来越多人担心被遗忘的时代,影片提醒我们:真正的永生不在于社交媒体上的数字足迹,而在于我们对他者生命产生的实质影响。米格尔最终明白,追求梦想不应以切断家族记忆为代价,而应成为丰富这种记忆的方式。

  当万寿菊花瓣洒满屏幕,我们意识到《寻梦环游记》最动人的启示: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我们存在了多久,而在于我们在他人记忆中留下了什么。影片结尾处,海克特不再面临消失的威胁,因为他的故事、他的歌曲已成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这种墨西哥式生命哲学提供了一种对抗存在焦虑的可能路径——通过爱与创造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记忆联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战胜死亡。在这个意义上,皮克斯不仅创作了一部关于追梦的动画,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记忆伦理学,邀请观众思考:当我们不可避免地从世界上消失时,希望以何种方式继续“存在”于他人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