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黄欣
学号:202326504005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5

无法被稀释的孤独--观《深海》有感

无法被稀释的孤独--观《深海》有感

无法被稀释的孤独

--观《深海》有感

《深海》这部电影在23年初上映,主要讲女主参宿因亲生母亲的离开,父亲又重组家庭后对她的忽视,最后导致参宿患上抑郁症。在一次的游轮旅行中,海浪翻涌使她出现幻觉,梦中有精灵会带领着她找妈妈,然后在这段梦中被一群“朋友”所治愈的故事。

 

以下是我对这部动画电影的感悟:

一、视觉盛宴:深海奇景的极致呈现

影片中阳光透过层层海水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与水中的浮游生物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而当深海中暗流涌动时,光影的变幻又带来一种紧张而刺激的视觉冲击,让我感受到深海的浩瀚与神秘。

二、剧情架构:心灵探索的曲折旅程

故事围绕着主角在深海中的冒险展开,主角在深海的奇幻经历中,遭遇了各种奇异的生物和神秘的挑战。这些情节看似荒诞离奇,实则暗示主角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困惑。每一次与奇怪生物的相遇,每一次克服困难的挑战,实则都是主角在心灵成长道路上的一次突破。

三、情感共鸣:治愈与救赎的力量

《深海》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出的治愈与救赎的力量。当主角在困境中几乎绝望时,那些在深海中遇到的“伙伴”给予了他温暖和支持。

四、深层意义:无法被稀释的孤独

《深海》的表层叙事确实遵循了一个看似常规的救赎的故事。南河那些夸张的表演、荒诞的鼓励和看似无私的牺牲,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参宿的痛苦,为电影涂上了一层温暖的底色。然而,当电影揭示整个深海冒险不过是参宿濒死状态的幻觉时,叙事发生了彻底的颠覆。但南河并非全能的拯救者,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参宿心理投射的产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不是治愈的过程,而是一个灵魂在生死边缘的自我对话。最难受的莫过于结尾处南河的消失——这个被创造出来的救世主最终无法跟随参宿回到现实世界。这一情节残忍地打破了"总有一个人会来拯救你"的浪漫幻想,暴露出孤独的本质:它如深海般浩瀚,他人的温暖如同微弱的光,只能照亮有限的区域,却无法蒸发整片海洋。

参宿的孤独不是简单的"缺少朋友",而是失去了与整个世界建立联结的能力。电影中那些令人窒息的"丧气鬼"场景——红色粘稠物质缠绕、吞噬一切的画面——精准再现了抑郁发作时那种被无形之物扼住喉咙的体验。更值得注意的是,参宿即使在获得关爱后仍无法摆脱这种状态,这打破了"爱能治愈一切"的俗套叙事。南河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引导者,而是一个同样伤痕累累的普通人,甚至可能是参宿自我救赎愿望的外化投射。南河那些看似滑稽的言行下隐藏着自身的无力感——他无法真正将参宿带出深海,只能陪伴她走过一段黑暗。这种设置颠覆了"救世主"神话,暗示真正的治愈不可能完全依赖外界。当南河说出"有时候这个世界看上去是灰色的,但总会有光在等着你"时,这句话之所以动人,恰恰因为它承认了世界灰暗的持久性,而非承诺完全的救赎。救赎者的不完美与局限性,反而使这个角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力量。

      总之,在当代社会普遍孤独的背景下,《深海》提供了一种更为成熟的孤独认知: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摆脱孤独,但可以学会与之共处。电影中那些转瞬即逝的人际温暖虽然无法"治愈"孤独,却为参宿提供了继续前行的微弱勇气。

     《深海》最终给予观众的,不是一剂治愈孤独的良方,而是一面映照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救赎童话,而是关于人类处境更为复杂的真相:有些孤独无法被稀释,有些黑暗必须独自穿越。而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才是真正面对自我、走向成熟的开端。当电影结束,留在观众心中的不仅是视觉的余晖,更是一种被深刻理解后的释然——承认孤独的不可战胜,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