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在偏见与宿命中开出自己的花
《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后感:在偏见与宿命中开出自己的花
——兼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魔童"与"灵珠"
一、"我命由我不由天":从嘶吼到觉醒的成长轨迹
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在陈塘关的屋脊上癫狂大笑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而是一个被偏见逼到绝境后选择反抗的灵魂。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从最初的赌气嘶吼,到最后坦然面对天劫时的平静陈述,完成了一个少年从愤怒到觉醒的全过程。
电影用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展现了这种蜕变:烟熏妆不仅是魔丸的标记,更成了他保护自己的面具;插兜走路的姿势背后,是怕伸出手会伤到别人的克制;就连那些故意搞破坏的恶作剧,也不过是想引起注意的笨拙尝试。
这让我想起初中时班里那个总是打架的"坏学生",直到毕业前才知道他父母离异,打架是因为有人嘲笑他妈妈。我们多少人也是这样?用最坚硬的外壳,包裹着最柔软的软肋。
二、偏见之海中的孤岛:当整个世界都在说你"应该"怎样
陈塘关百姓对哪吒的恐惧堪称教科书级的群体偏见:妇人一把拉回想要接近哪吒的孩子;宴会上所有人瞬间退避三舍的夸张反应;连孩童都会指着他说"妖怪来了"。但最刺痛我的,是哪吒躲在墙角偷看孩子们踢毽子的场景。他明明可以轻易抢走那个毽子,却选择默默离开——这个细节暴露了魔童内心最深的渴望:不是破坏,而是被接纳。
现代社会的偏见或许没那么直白,但同样伤人:"女孩子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三十岁还不结婚肯定有问题";"穿成这样不就是想引人注意"。哪吒用混天绫搅动大海的场面,像极了我们对抗这些刻板印象时的挣扎。
三、沉默的爱如何浇灌出最倔强的花
李靖夫妇的教育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殷夫人用"踢毽子"这样笨拙却温暖的方式试图弥补陪伴的缺失;李靖则选择严厉背后藏着的以命相护。
特别打动我的是李靖偷偷准备替死符那段:深夜烛光下研究符咒的侧影;对太乙真人说"他是我儿"时的颤抖;最终没有说出口的牺牲。
这让我想起父亲。高考前夜发现他偷偷在我书包里放了晕车药(他知道我考试会紧张到呕吐),却从没提过这件事。最好的爱,往往藏在没说出口的话里。
四、敖丙:另一面镜子里的自己
当敖丙说"这是我的命"时,哪吒怒吼"放屁!",其实是在对另一个可能的自己说话。我们每个人心里不都住着这样一个敖丙吗?那个被"应该"束缚住的、更"懂事"的自己。
五、山河社稷图:温柔陷阱还是成长必经?
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堪称东方版的"楚门的世界":美轮美奂的仙境;随心所欲的法则;没有偏见的子民。但哪吒最终撕开了这个幻境,因为:虚假的完美比真实的残缺更可怕;真正的勇气是直面不完美的现实;成长就是走出舒适区的过程。
这让我思考:我们追求的"岁月静好",是否也可能是一种逃避?朋友圈精心修饰的九宫格,和哪吒在山河社稷图里的为所欲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六、现代启示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哪吒
在这个标签化的时代,电影给我们的启示远比想象中多:
1. 关于偏见:警惕成为陈塘关百姓那样的"多数派暴力";记住每个"异类"背后都可能有个想踢毽子的灵魂。
2. 关于成长:父母的爱可以是沉默的,但不能是缺席的;真正的成熟是既能闹海,也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 关于自我:命运给的牌再烂,出牌的方式由你决定;最深的叛逆,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结语:魔童的烟花与凡人的星火
电影结尾,哪吒承受天劫时对父母说的那句"唯一的遗憾是没和您踢过毽子",让整个影厅响起抽泣声。这个细节道出了整部电影的真谛:我们反抗命运,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强大,而是为了守护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走出影院时,天空正下着小雨。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导演要让哪吒在暴雨中完成蜕变——每个人的成长,不都是在自己的那场雨中完成的吗?只是有些人选择躲雨,而有些人,最终学会了在雨中跳舞。
何老师好!我知道作业是“任选一项”,但很久之前准备的系列画不是很“系列”,是切片式展现我高中时期很多个昏昏欲睡的“纯困”时刻的;我担心它可能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所以另写了这篇读后感作为作业。
画的题目是《最纯困的那些年》
我发在b站动态啦 https://b23.tv/VEXSoRN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