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高适与李白贯穿人生的遗憾
洞庭湖畔,朝阳初升,盛唐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通过观看《长安三万里》,我们可以跟着高适的视角一览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领略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命运悲欢,感悟时代与个人的遗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高适出身世家,但家境中落,怀揣着直破漠北,封狼居胥的志向,高适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刻苦读书,勤练武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他遇到了李白,大唐璀璨的两颗星辰从此交汇。瑰丽的夕阳下,少年策马长驱,两人在同行之中结成莫逆之交。李白和高适有太多相同之处,同意样怀凌云之志,同样怀才不遇,但性格又截然不同,面对权贵的拒绝,李白仰天长啸,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选择南下扬州游历,而高适选择待着京城,表演武艺,希望有朝一日得到贵人赏识,并与李白定下一年之约。
烟花三月,高适下扬州,但此时两人境遇已大有不同,高适还是籍籍无名,但李白却已经声名远扬。故人同逢,本是好事,但在花团锦簇,暖阁销香中,两人却产生了分歧。高适却对李白青春易逝,及时行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以兄此等才华,难道要消耗在这夜夜笙歌中吗?”两人再次分道扬镳,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高适回乡精练武艺,李白为了前途,入赘陆家,直到两人在漠北重逢后再次定下十年之约。时间飞逝,李白看似得圣上赏识,功成名就,但实际上仍是当权者眼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消遣玩物,根本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绝望之下,李白夜夜笙歌,甚至忘记了与高适的约定。李白持才傲物招权贵嫉恨,没多久就免去了官职,李白,高适再次会面,高适陪着李白遁入道门。在济南道场,朋友皆来庆祝,那一夜,是李白的失意之夜,也是唐朝诗歌的璀璨之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十年又十年,高适的鬓角都已发白,这时正是盛唐转衰的节点,高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任淮南节度使,抵抗叛军。此时故事已接近尾声,在回忆了往昔与李白相处的点点细节,高适拿起长枪,发起了反攻。最后两人都奔向了各自的精彩人生。 这一生太漫长,命运多舛,这一生又太短暂,只此一晚。《长安三万里》看完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遗憾,遗憾高适虽暮年得志,却蹉跎半生,遗憾李白虽潇洒恣意,却郁郁不得志,遗憾盛世大唐,终是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