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全亚芳
学号:202325702006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5/6/7
《大闹天宫》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一声怒吼,震碎天庭虚伪】
“玉帝老儿,你这天庭不公,我便掀了你这凌霄殿!”——孙悟空的这句怒吼,不仅是对天庭权威的挑战,更是对不公秩序的反抗宣言。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以其瑰丽的想象、精湛的动画技艺和深刻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不朽经典。孙悟空那根伸缩自如的金箍棒,不仅搅乱了天庭的秩序,也搅动了观众心中关于自由与规训的永恒辩题。当我们穿透那些华丽的京剧脸谱和绚丽的传统色彩,会发现这部经典电影实际上是一场关于权力压迫与反抗的盛大寓言。
【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史诗】
孙悟空本以为到天庭能得到重用,却被天庭以“弼马温”虚职敷衍,于是与天庭产生了第一次冲突。后天庭假意封其为“齐天大圣”却禁止他参加蟠桃会,这让孙悟空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于是他搅乱蟠桃会,盗仙丹,与天庭的矛盾进一步升级。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直至孙悟空打上凌霄宝殿,与二郎神、哪吒等天庭众神展开惊天动地的对决。
【自由与秩序的永恒博弈】
《大闹天宫》的核心矛盾,是个体自由与体制压迫的对抗。
孙悟空代表纯粹的自由意志:孙悟空桀骜不驯,神通广大,他不接受任何束缚,面对天庭虚伪的招安,他敢于斗争,无所畏惧。
天庭象征僵化的权威:玉帝表面仁慈实则虚伪,代表权力的傲慢;太白金星笑里藏刀,神仙们道貌岸然却充满算计,整个天庭是一个等级森严、不容挑战的体系。
【中国动画美学的巅峰】
1. 传统美术的极致运用
《大闹天宫》巧妙地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民间艺术风格完美融合。孙悟空那标志性的“桃心脸”造型,融合了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色彩鲜明,极具辨识度;天庭建筑的绘制,则参考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东方神韵;还有那如梦如幻的云雾、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嗅到古老东方的文化气息。
2. 音乐配合精彩绝伦
《大闹天宫》以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为基础,融入了多种民族乐器。当孙悟空在花果山上自由自在地嬉戏时,欢快的音乐响起,竹笛、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活泼与不羁;而在孙悟空与天兵天将战斗的场景中,激昂的鼓点和唢呐声响起,仿佛让人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之中。音乐与画面的完美配合,使得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一段旋律都成为了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镜头语言的叙事力量
《大闹天宫》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美学与现代动画电影技法,通过丰富的镜头调度、蒙太奇剪辑、景别变化和声画结合,构建了一个既充满神话色彩又富有戏剧张力的视觉世界。当孙悟空拿起如意金箍棒时,镜头通过营造天旋地转突出地海神针之重;当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时,快速切换的镜头展现混乱与狂欢,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则展现人物性格。
【反抗者的神话,永不褪色的经典】
《大闹天宫》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对“反抗-镇压-收编”这一权力运作模式的展现。孙悟空的反抗之所以能被容忍到一定程度,是因为天庭最初试图通过授予“弼马温”这类虚职来收编他的力量。只有当收编失败后,镇压才全面展开。这种模式在古今中外的权力结构中反复出现:体制总是先尝试将异己力量纳入自己的框架,给予其某种形式的承认,以此消解其反抗性。电影里孙悟空识破这种“招安”把戏的情节,正是对权力驯服机制的敏锐揭露。当个体遭遇不公,是妥协还是反抗?孙悟空那根直指凌霄殿的金箍棒,永远在我们心中划出一道自由的弧光。
【心灵的感悟】
在过往的印象中,《大闹天宫》给我更多的感受是对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崇拜。孙悟空符合我内心中的英雄形象,他自由恣意,勇敢无畏,但不会高高在上。在花果山时,他宛如一个“大家长”,真心爱护自己的孩儿们,他会教孩儿们操练,在蟠桃宴“搜刮”美食美酒也不忘带给孩儿们尝尝。刚当弼马温时,孙悟空也会认真的养马,“自从弼马温来此之后,天马匹匹精壮”,天马好似也染上了他恣意的性格。孙悟空就是一个十分具有人格魅力的猴,喜欢崇拜孙悟空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再看《大闹天宫》,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与其说是孙悟空不满弼马温的官职太小,倒不如说是他在惊愤天庭的欺骗。“星星铺成银河,彩虹架座飞桥”,太白金星以此哄骗孙悟空前往天庭做官,却又故意只给他一个低微的弼马温官职。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求职现状,看似美好的招聘内容与实际大相径庭,如何不叫人愤怒。蟠桃会亦是如此,故意哄骗孙悟空天庭承认了他“齐天大圣”的身份,在邀请各路神仙参加蟠桃会却忽略掉他,这种被瞧不起,或者说是不公平的对待,就如同当代社会的职场霸凌。两次被骗,孙悟空好像有点缺心眼,但这也正是他内心纯真的表现,这又何尝不是出入社会的我们呢?但不管怎么说,大圣这种面对不公时敢于反抗斗争的精神都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