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王家磊
学号:202426201084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5

自由的悖论:《进击的巨人》的哲学叩问与结局争议

  "那一天,人类回想起了被他们支配的恐惧,以及被囚禁在鸟笼中的屈辱。"《进击的巨人》开篇的这句独白,不仅奠定了故事的基调,更暗示了一个贯穿全剧的核心命题——自由究竟是什么? 是打破高墙、消灭敌人?还是超越仇恨、理解真相?谏山创用长达13年的叙事,构建了一个表面上是热血战斗漫画,实则充满哲学思辨的宏大寓言。在这个世界里,自由并非简单的"胜利",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代价与抉择的永恒困境。 

一、高墙之内:被规训的自由

  《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设定本身就是对人类认知局限的绝妙隐喻。三道高墙不仅阻挡了巨人的入侵,更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墙内的人们被灌输"墙外是地狱"的恐惧,他们的历史被篡改,记忆被操控,甚至连"自由"的概念都被限定在墙内的狭小世界里。这种设定让人联想到福柯的"规训社会"理论——权力不仅通过暴力控制人,更通过知识、话语和记忆塑造人的认知。

  艾伦最初对自由的理解是简单的:"把巨人全部驱逐出去,一个不留。"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他发现真正的敌人并非巨人,而是更复杂的历史、仇恨与政治博弈。当玛利亚之墙被突破,人类"自由"的幻觉也随之崩塌。这种叙事结构揭示了自由的第一个悖论——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被什么所束缚。

二、艾伦的悲剧:自由意志的幻灭

  艾伦·耶格尔的角色弧光,是整部作品最震撼也最具争议的部分之一。他从一个高喊"塔塔开!塔塔开!"的热血少年,逐渐蜕变为发动"地鸣"灭世的冷酷执行者。这一转变看似突兀,实则暗含深刻的哲学逻辑——极端的自由追求,反而会导致自由的丧失。

  艾伦的悲剧在于,他越是试图掌控命运,就越被命运所束缚。他看到了未来的记忆,并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必然的。这种"预知未来却无法改变"的困境,直接呼应了**宿命论与自由意志的哲学争议**。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人注定自由",但艾伦的经历却像是对这一观点的反讽——他拥有力量,却无法真正选择;他渴望自由,却成为命运的奴隶。 

  最终,艾伦承认:"我就是想这么做。哪怕这一切都是注定好的,那也是我想要的。"这句话既是对自由意志的绝望宣告,也是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揭露——**人类或许从未真正自由,只是自以为在自由地选择。

三、阿尔敏与吉克:两种自由的可能 

  与艾伦的极端相比,阿尔敏·阿尔莱特和吉克·耶格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阿尔敏始终相信"理解"的力量。他希望通过对话而非屠杀来解决问题,即使面对马莱的敌意,他仍试图寻找共存的可能性。他的自由观更接近康德式的理想——**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理性与道德框架下的自主选择。

  而吉克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的"安乐死计划"认为,艾尔迪亚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悲剧,唯有终结生育才能打破仇恨的轮回。这种思想近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如果生命注定痛苦,那么放弃存在才是终极的自由。吉克的悲剧在于,他看透了历史的循环,却无法找到超越暴力的答案。  

四、历史的轮回与自由的代价

《进击的巨人》最令人窒息的主题之一,是历史的无尽重复。艾尔迪亚人与马莱人的仇恨,不过是两千年来压迫与反抗的又一次循环。尤弥尔的悲剧在每一代人身上重演,而每一次的"解放"都伴随着新的压迫。  

这种历史观让人联想到尼采的"永恒轮回"理论——如果一切都会无限重复,人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在剧中,无论是马莱的军国主义、艾尔迪亚的复仇主义,还是艾伦的灭世计划,都无法真正打破这一循环。直到米卡莎做出自己的选择——杀死艾伦,终结尤弥尔的执念——才让历史的齿轮稍微偏离了既定的轨道。  

这一结局暗示了自由的真正含义:自由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超越仇恨;不是掌控命运,而是接受不确定性。

五、结局的争议:自由还是妥协?  

《进击的巨人》的最终章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结局深刻展现了自由的复杂性——艾伦的灭世并非胜利,而是一种绝望的挣扎;帕拉迪岛的军国化暗示历史仍在重复;而阿尔敏的谈判则代表了微弱的希望。

但批评者认为,结局背叛了作品前期的哲学深度。艾伦的动机被简化为"为了保护朋友",尤弥尔的执念被归结为"对爱的渴望",这些解释让原本宏大的叙事显得仓促甚至俗套。更有人指出,帕拉迪岛最终仍走向 militarization(军事化),意味着仇恨并未真正终结,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延续。  

这种争议恰恰反映了《进击的巨人》的核心命题——自由是否真的可能?还是说,人类注定在暴力和妥协之间徘徊?

结语:自由的永恒困境 

  《进击的巨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它揭示了自由的悖论——追求自由的过程,可能让人失去自由;打破高墙之后,可能面对更大的牢笼。  

  在当代社会,我们或许也生活在各种"高墙"之中——意识形态的、资本的、算法的。我们以为自己自由,却可能只是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徘徊。谏山创的寓言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或许不在于消灭所有敌人,而在于理解自己为何而战,并承担选择的代价。

  艾伦真的自由吗?在与希斯特里亚接触的那刻,他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命运,他还是选择了发动地鸣,他实际上才是全剧最不自由的人,而禁锢他的是他自己,是他追求的遥不可及的自由。

  最终,《进击的巨人》留下的不仅是一部动漫(漫画),而是一面镜子,照映出人类对自由的永恒渴望,以及在追逐自由的过程中所暴露的傲慢、盲目与矛盾。或许,这就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它不提供答案,只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