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黄文韬
学号:202426401033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13
大鱼海棠:水墨长卷里的生命诗行 ——观《大鱼海棠》有感
大鱼海棠:水墨长卷里的生命诗行
——观《大鱼海棠》有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中这惊鸿一瞥的文字意象,在《大鱼海棠》的银幕上幻化为流动的水墨长卷。这部历经十二年精雕细琢的动画作品,以东方神话为骨,以现代技术为翼,在光影交织间编织出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永恒寓言。它不仅是中国动画工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更是一场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重生。
从《大鱼海棠》的视觉美学中感受东方意境的当代转译。
影片构建的"其他人"世界,将福建土楼的雄浑与海底世界的瑰丽熔铸为一。当镜头缓缓掠过承启楼斑驳的夯土墙,窗棂间漏下的光斑里,依稀可见《洛神赋图》飘逸的线条;椿与鲲在云海中遨游时,泼墨般的晚霞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调遥相呼应。制作团队耗时三年实地采风,将客家建筑的榫卯结构、苗族银饰的纹样肌理、传统服饰的云纹刺绣,都化作流动的视觉符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天之门开启的经典场景:万千鱼群在阴阳两界穿梭,传统水墨画的黑"的哲学智慧,又通过3D建模赋予画面空间纵深感。当椿赤足踏过铺满海棠花瓣的青石板路,她身后的飞檐翘角与水中倒影形成镜像对称,这种充满东方韵味的构图,让每一帧都堪称动态的水墨艺术留白技法与数字渲染技术完美融合。这种虚实相生的美学处理,既保留了东方艺术"计白当品。
从《大鱼海棠》的声画交响品味古典韵律的现代诠释。
配乐大师吉田洁以尺八的苍凉为底色,融入侗族大歌的多声部和声,构建出独特的听觉宇宙。在椿人间遇险的段落,急促的鼓点与竹笛的呜咽交织,配合画面中翻涌的海浪,勾勒出命运的无常;而湫独自守望星空时,古琴泛音与电子音效的碰撞,暗喻着传统与现代的情感张力。这种东西方音乐元素的交融,恰似影片视觉设计中传统意象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王菲演唱的主题曲《大鱼》更是点睛之笔。其空灵的吟唱贯穿始终,歌词"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既是椿对鲲的眷恋,也暗含着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隐秘忧思。当片尾字幕升起时,童声合唱版《大鱼》渐起,与影片开头的童谣形成呼应,仿佛在诉说着生命轮回的永恒主题。
从《大鱼海棠》的精神图谱领略爱与责任的永恒博弈。
椿的选择构成了整部电影的道德困境。她以半条性命为代价复活鲲,看似是知恩图报的侠义之举,却将整个族群推向灭顶之灾。这种"小我"与"大我"的冲突,在洪水漫过土楼的镜头里达到顶点:古老建筑在巨浪中飘摇,既是自然灾难的具象化,也是传统伦理遭遇现代价值冲击的隐喻。
湫的角色则更具悲剧色彩。他的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在明知结局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盗火照亮所爱之人的前路。当他说出"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你接受的是一个天神的爱!"时,这种超越生死的深情,与椿对鲲单纯的报恩之情形成对照,展现出爱情的不同维度。
从《大鱼海棠》的叙事反思中体会神话新编的得失之辨
影片在叙事层面的争议恰源于其神话新编的创作路径。鲲的复活机制、海天之门的运作原理等设定缺乏清晰的逻辑闭环,导致部分情节推进略显生硬。例如椿与灵婆交易的细节、洪水爆发的具体因果,都留有叙事空白。这种"留白式"的处理,虽保留了神话特有的朦胧美感,却也让部分观众产生理解障碍。
但正是这种叙事的模糊性,反而暗合了东方哲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传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飞白技法,未明言的部分恰是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这种创作选择体现了创作者的美学自信——与其用西方叙事逻辑强行填补,不如保留东方美学特有的含蓄与诗意。
当片尾湫化作星辰,鲲穿越海天之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奇幻冒险的终结,更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叩问。《大鱼海棠》的价值,不在于讲述一个完美的故事,而在于用东方美学的语言,重构了现代人理解爱与牺牲的精神坐标。在这个意义上,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纯粹情感的渴望,以及在责任与欲望间永恒的徘徊。
正如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海棠花,既象征着短暂而绚烂的生命,也昭示着:真正的自由,或许就藏在对命运的深情凝视里。这种对生命的诗意理解,正是《大鱼海棠》留给当代观众最珍贵的礼物——在这个追求效率与逻辑的时代,它提醒我们,有些情感与哲思,本就该如中国水墨画般,在虚实相生中抵达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