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黄丽琳
学号:202426802016
班级:国际2班
提交日期:2025/6/2
倾听的悖论:当耳朵成为青春最叛逆的器官(侧耳倾听影评)
在《侧耳倾听》的开场,月岛雫的歌声意外闯入天泽圣司的耳膜,这个看似偶然的声学事件,实则揭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隐喻——在一个人人急于表达的时代,真正的反叛是学会倾听。近藤喜文导演的这部遗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青春期自我发现的画卷,而其中关于"倾听"的哲学,远比表面看到的爱情故事更为深邃。
月岛雫的成长轨迹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悖论:这位热爱阅读、满脑子都是文学典故的少女,恰恰是通过"听"而非"读"完成了关键的自我蜕变。当她偷听同学对她作品的评价,当她倾听圣司的小提琴演奏,当她聆听老爷爷讲述男爵的故事,每一次听觉的开放都带来认知的飞跃。这种倾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行为——她通过他人的声音重新认识了自己。图书馆里堆积如山的书籍曾是她全部的骄傲,直到她发现有些知识无法通过文字获得,必须经由耳朵这个通道,在声波的振动中感受世界的另一维度。
天泽圣司则代表着另一种倾听的形态。这位看似叛逆的少年,实则拥有极其敏锐的听觉——他能从雫的歌声中听出未经雕琢的才华,能从老钟表匠的故事中听出匠人精神的回响,甚至能从城市的喧嚣中听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圣司的"叛逆"不在于他拒绝倾听社会规训,而在于他选择性地倾听那些真正重要的声音。当他说"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到"时,那是他对自己内心声音的忠实回应。圣司的耳朵像是一个精密的过滤器,筛去噪音,保留真言。
影片中那座古董店成为"倾听"的圣殿。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现代社会的视觉轰炸被隔绝在外,留下的只有物品诉说的故事和人物之间的真诚对话。老爷爷讲述的"男爵"故事不是简单的背景铺垫,而是对倾听本质的寓言——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表面之下,需要耐心和专注才能听见。当雫和圣司沉浸在这个空间中,他们实际上是在练习一种日益稀缺的能力:深度倾听。这种能力在信息过载的当代社会几乎成为一种奢侈。
《侧耳倾听》对青春期情感的处理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捕捉到了初恋中最珍贵的部分——那种想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渴望。雫和圣司之间的吸引力不仅来自荷尔蒙,更源于他们在彼此身上发现了优秀的倾听者。当圣司演奏小提琴而雫填词时,当两人共同修复那个古董座钟时,他们实际上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听觉舞蹈,每个动作都是对对方声音的回应。这种互动超越了浪漫,成为一种存在意义上的共鸣。
在视觉文化主导的现代社会,《侧耳倾听》提醒我们重新发现听觉的智慧。影片中那座能够俯瞰整个城市的山坡,不仅是恋人的约会地点,更象征着一种认知高度——只有当我们学会真正倾听,才能看清(或者说"听清")生活的全貌。月岛雫最终明白,她不必急于成为作家证明自己,重要的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开放;天泽圣司则认识到,追求梦想不是拒绝所有建议,而是辨别哪些声音值得聆听。
这部诞生于1995年的动画电影,在近三十年后反而显得更加切中时弊。在算法不断强化我们已有偏见的时代,在社交媒体鼓励人人自说自话的环境里,"侧耳倾听"几乎成为一种革命性的行为。近藤喜文或许未曾预料,他留下的这部作品会成为一剂解药,治疗着当代人日益严重的听觉障碍——我们听得太多,却倾听得太少。
当片尾雫和圣司在晨曦中相视而笑,我们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找到了答案,而在于培养了提出好问题的能力;不在于固守自己的立场,而在于向世界保持耳朵的开放。在这个意义上,《侧耳倾听》不仅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这个嘈杂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听觉生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