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胡利平
学号:202225706026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5/6/4

被规训的疯狂:当《猫和老鼠》成为成人世界的残酷寓言

在某个疲惫不堪的深夜,当我偶然点开一集《猫和老鼠》,准备用童年记忆中的欢乐来缓解现实压力时,一种奇怪的感受逐渐占据了我的意识——这部曾经让我捧腹大笑的动画,突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阴暗色调。汤姆猫追逐杰瑞鼠的滑稽动作背后,浮现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这部表面上充满欢乐的动画,实际上是一部关于权力、暴力和生存竞争的残酷寓言。更令人震惊的是,我们这些成年观众,早已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这场永无止境追逐游戏中的参与者,在职场、社交甚至家庭关系中,不断重演着汤姆与杰瑞的角色扮演。

《猫和老鼠》的叙事结构具有某种令人不安的永恒性。每一集都遵循着几乎相同的模式:汤姆接受主人命令或自发决定要抓住杰瑞→杰瑞通过各种机智手段逃脱→追逐过程中汤姆遭受各种夸张的伤害→偶尔出现短暂的和平共处→最终回归到初始的敌对状态。这种循环不是偶然的喜剧手法,而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精确隐喻。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周一至周五拼命工作,周末稍作喘息,然后周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项目、KPI、晋升、房贷,这些现代社会的"主人"不断向我们发出"抓住那只老鼠"的命令,而我们则像汤姆一样,在这场没有尽头的游戏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能量。

仔细审视汤姆与杰瑞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其中隐藏的权力动态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表面上,汤姆作为家猫,拥有体型优势和主人的授权,处于权力上位;而杰瑞作为小老鼠,只能依靠机智和敏捷求生。但实际观看体验告诉我们,杰瑞往往是占据上风的一方,它不仅能预见汤姆的每一次进攻,还能将汤姆的暴力反作用于其自身。这种权力反转恰恰反映了现代职场中的微妙现实——表面上的权力结构(老板与员工、上级与下级)常常被实际运作中的知识权力、信息权力所颠覆。一个资深员工可能比新上任的经理更懂得如何"操纵"系统;一个小职员可能掌握着让整个部门运转的关键技能,正如杰瑞掌握着那栋房子的暗道系统。

更令人深思的是汤姆与杰瑞关系中的暴力常态化问题。在这部动画中,暴力不是偶发的戏剧冲突,而是日常交流的基本语言。铁锤砸头、炸药爆炸、被火车碾压——这些在现实中足以致命的伤害,在动画中不仅无害,反而成为笑料的来源。我们从小接受这种暴力喜剧化的教育,长大后便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职场冷暴力、网络暴力、情感勒索的存在。当老板公开羞辱员工时,旁观者可能会像《猫和老鼠》的观众一样暗自窃笑;当同事间互相"捅刀子"时,我们将其视为正常的竞争手段。暴力,无论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已经像动画中表现的那样,成为了人际互动中被普遍接受的交流方式。

《猫和老鼠》最令人不安的或许是其对"失败者"汤姆的残酷嘲弄。汤姆几乎每一集都以失败告终,遭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但令人困惑的是,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往往会站在胜利者杰瑞一边,为汤姆的失败而欢呼。这种对失败者的集体嘲笑在成人世界中找到了精确的对应:职场中被淘汰的中年人、相亲市场上的"剩女"、股市中破产的散户,都成为了大众娱乐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从小就通过《猫和老鼠》学会了欣赏他人的失败,并将这种态度带入成年生活,形成了对失败零容忍的残酷文化。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猫和老鼠》实际上展现了人类心理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永恒冲突。汤姆代表遵循本能行事的本我,不断追求即时满足(抓住杰瑞);而杰瑞则代表现实原则主导的自我,通过理性计算和延迟满足来生存;那个从未露面的女主人则象征着道德约束的超我,以无形的权威影响着两者的行为。在成人世界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这种内心冲突——放纵还是克制?追求即时快感还是长期目标?服从社会规范还是追随个人欲望?《猫和老鼠》将这种内心戏剧外化为两个角色的追逐,让我们能够安全地观看自己内心的战场。

这部动画对儿童观众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当孩子们反复观看汤姆与杰瑞的暴力互动时,他们不仅学会了将暴力视为娱乐,还可能内化了几个危险观念:1) 强者可以合法地迫害弱者(汤姆追杰瑞);2) 弱者的反抗不仅合理而且值得赞美(杰瑞的反击);3) 持续不断的冲突是人际关系的常态。这些观念随着儿童成长,可能演变为对霸凌的容忍、对反抗的浪漫化以及对和谐关系的无法信任。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孩子会不自觉地认同胜利者杰瑞,却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更可能处于汤姆的位置——被更大的系统所压迫却无能为力。

《猫和老鼠》诞生于1940年代,当时的世界刚从一场大战中走出,正迈向另一场冷战。这种历史背景或许解释了动画中弥漫的对抗意识。汤姆与杰瑞的永恒战争,恰如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抗,或任何二元对立的政治叙事。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对抗思维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今天的社交媒体上,人们迅速分为对立阵营;公共讨论变成非黑即白的站队游戏;任何中间立场都被视为懦弱或虚伪。我们在《猫和老鼠》式的二元对立中长大,最终创造了一个《猫和老鼠》式的分裂世界。

观看《猫和老鼠》的成人观众往往陷入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为其中的暴力与残酷感到不安,另一方面又享受着它带来的怀旧与欢乐。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我们与现代社会体系的复杂关系——我们知道这个系统有问题,却无法想象除此之外的其他可能性。就像那些意识到工作毫无意义却依然每天上班的上班族,或明知社交媒体有害却不断刷屏的用户一样,我们成为了清醒的参与者,见证着自己的异化过程。

在动画的少数几集中,汤姆和杰瑞会暂时停战,共同对抗更大的威胁(比如那只凶恶的大狗斯派克),或是在圣诞节这样的特殊时刻表现出温情。这些片段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当存在共同敌人或共同价值时,永恒的对抗可以暂时中止。这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重要启示——气候变化、流行病、经济危机这些全人类面临的威胁,能否让我们像汤姆和杰瑞一样暂时放下对抗,寻求合作?答案尚不明朗,但这些罕见的和平时刻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素材。

重看《猫和老鼠》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是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已经被这部动画悄然规训。它教会我们接受无休止的竞争,将暴力视为常态,崇拜机智胜于善良,欣赏他人的失败,并将所有这些视为理所当然。这种规训如此成功,以至于当我们身处类似的压迫性结构中时,竟然毫无察觉。职场中的猫鼠游戏、社交媒体的点赞狩猎、消费主义的欲望追逐——我们活成了现实版的汤姆和杰瑞却不自知。

或许,《猫和老鼠》最深刻的寓言在于它揭示了现代人生存境况的终极真相:我们都是某种更大系统中的玩家,被迫参与一场没有终点的游戏。不同的是,在动画中,汤姆和杰瑞第二天总能满血复活,继续他们的追逐;而在现实中,我们的身心会在这种无尽的对抗中逐渐损耗。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能否找到停止这场游戏的方式?能否像那些罕见的和平剧集一样,在永恒对抗中找到暂时的休战时刻?答案不在动画中,而在每个观看动画的成人观众手中——当我们能够批判性地审视那些塑造我们的文化产品时,我们也许就能开始改写自己被规训的命运脚本。

《猫和老鼠》作为一部经典动画,其伟大之处或许正在于此:它既是我们童年欢乐的源泉,也是映照成人世界残酷真相的镜子。在这面镜子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汤姆与杰瑞,更是我们自己在这个疯狂世界中的倒影。而真正的成长,或许始于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这个倒影,并决心不再做那个无意识参与永恒追逐的猫或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