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解方方
学号:202325002055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4/12/24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分析墨西哥与中国的生死观
《寻梦环游记》(Coco)是由阿德里安·莫利纳、李·昂克里奇编剧,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执导,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本杰明·布拉特、蕾妮·维克多、安东尼·冈萨雷兹等参与配音的动画家庭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鞋匠家庭出身的12岁小男孩米格尔,自幼有一个音乐梦,但音乐却是被家庭所禁止的,他们认为自己被音乐诅咒了。在米格尔秘密追寻音乐梦时,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在这里他遇见了家人们的灵魂,并得到了他们的祝福去歌唱,最终重返人间的故事。
《寻梦环游记》灵感来源于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于每年的11月1-2日举办,该节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将印第安原住民的亡灵节与天主教的诸神节相结合,便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墨西哥亡灵节。按古老的印第安的说法,逝者会进入宇宙天际的无限循环中。因此,也正如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逝者依旧活在群体的精神和记忆当中。在亡灵节期间,逝者便会从地下世界复活,与亲人在人间团聚。在亡灵节期间,墨西哥人会将自己打扮成骷髅,在街边、商店等地的装饰在这期间,也都主要以骷髅为主题。人们还会在墓地通往小镇的在家中,墨西哥人会摆上盛大的祭坛,再摆上逝者或圣人的照片,以及水、水果、蜡烛、灯座和剪纸。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墨西哥的生死观有着独特的展现。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去往另一个世界,并且在特定的节日如亡灵节时,逝去的亲人灵魂能够返回人间与家人团聚。这种观念强调生与死之间的紧密联系,死亡并非终结,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延续着与现世的关联,家族纽带在生死两界都不会断裂,只要现世的人还记得逝者,逝者在亡灵世界就能存续,记忆成为逝者“存活”的关键支撑。在墨西哥人的眼中,死亡才是生命的最高意义,生与死互为补充才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因此,每年的亡灵节,墨西哥人会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纪念与逝去亲人共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
不同的文化地域有时会诞生相同目的的习俗,在中国,祭奠先人的节日有很多,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都可以。与墨西哥欢乐的祭奠先人的亡灵节不同,中国的祭祖是很庄严肃穆的,一般是组织整个家族一起去。在清明节,人们会清理坟墓周围的杂草,添土修整,在墓前供奉鲜花、水果、酒食等祭品,然后焚香、烧纸、鞠躬或磕头,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在中元节,民间有放河灯的习俗,人们会在河面上放上点燃蜡烛的小纸船或小灯笼,寓意为亡灵照亮前往彼岸的路。同时,也会在自家门前或路边供奉祭品,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在寒衣节,人们会用彩纸裁剪成衣服的形状,在晚上到路口或坟前焚烧,意为给祖先送去冬天的衣物,让他们在阴间能够抵御寒冷。此外,也会像其他祭祀节日一样,供奉食物等祭品。
中国传统生死观深受儒家、道家等思想影响。儒家有“未知生,焉知死”的观念,更注重在生时尽到为人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入世,通过在世间建立德行功业来实现生命的价值,对死亡往往采取一种回避态度,将重点放在现世的人事上。道家则认为生死是自然的循环过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倡导顺应自然规律,不必对死亡过于悲戚,人死后会回归自然的怀抱,灵魂也将以某种神秘的方式融入自然的流转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世轮回。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墨西哥和中国在祭奠先人时都是一家族为单位。不同的是,墨西哥的生死观侧重于生死的连贯性与家族情感在两界的互动,更倾向于分享生活。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那样,在亡灵节的那一天,生死两界的所有亲人全都欢聚一堂,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逝去的先人欣慰地看着家族和睦,在现世的人们尽自己的努力展现着欢乐。而中国生死观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更聚焦现世作为,典型案例可以通过《红楼梦》中贾家祭祖来窥见,贾家的男女老少齐聚一堂,通过隆重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希望祖先在冥冥中会庇佑家族,保佑家族代代都能出人才,带领家族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这种行为折射的就是中国人敬重亡者,避讳死亡的同时却又希望在生的时候能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