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宇豪
学号:202325711084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4/12/19
繁华与落寞背后的深度审视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长安三万里》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带我们穿梭于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安史之乱后的衰败间,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诗人们的才情风貌与跌宕人生。观罢,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仿佛仍在那悠悠唐风里飘荡。
1.主角经历
李白,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星辰,他潇洒不羁、豪放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豁达,使他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一心追寻着自己的诗酒天涯梦。他的才情如江水奔腾,不可遏止,无论是宫廷宴饮中的即兴赋诗,还是山水之间的放歌吟哦,皆能出口成章,惊艳四座。然而,这样一位天才诗人,其人生之路却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却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始终未能真正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安史之乱后,更是被卷入政治漩涡,遭受流放之苦。但即便身处困境,他的诗心依然炽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于逆境中仍能以诗寄情,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高适则显得沉稳内敛、脚踏实地。他出身平凡,没有李白那般的天赋异禀,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在文学与军事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便刻苦读书、勤练武艺,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他与李白之间的友情,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性格互补,相互欣赏,却又因各自的人生选择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份友情时而浓烈如酒,时而清淡如水,但始终贯穿于他们的生命之中,成为彼此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2.现象剖析与感慨
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中,诗人们怀揣着对大唐盛世的美好憧憬,期望以自己的诗歌和才华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这背后是封建制度下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矛盾的激化。尽管科举制度提供了一定的阶层流动机会,但对于大多数底层文人来说,入仕之路依然艰难险阻。官场的黑暗、权贵的垄断,使得他们的理想难以实现。而且,唐朝后期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们在目睹这一切后,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在诗歌中得以宣泄,但却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长安,这座象征着大唐荣耀的都城,曾经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这里汇聚了天下英才,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如一场风暴席卷而来,瞬间将这一切繁华都化为乌有。曾经的歌舞升平被战火纷飞所取代,诗人们也被迫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这不禁让人深思,盛世与乱世之间究竟相隔多远?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又是如此的渺小与脆弱,即便如李白、高适这般才华横溢之人,也难以逃脱时代的束缚。
3.所学所悟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诗歌的力量!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们用笔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诗歌穿越时空,流传千古,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大唐的魅力与温度。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它们也是人类情感的共鸣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诗歌,长安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恒存在,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文化符号。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很难再体会到古人那种对诗歌的纯粹热爱与执着追求。但《长安三万里》,却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璀璨的文化瑰宝,要以史为鉴,不要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应当从这些诗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习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在挫折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压力还是社会的挑战,都能以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世界,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我们都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心中的才情与信念,书写属于自己人生的绚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