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游景茵
学号:202326202090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5/6/1

《起风了》:在风中追寻梦想与爱的双重奏 ——宫崎骏反战寓言下的生命哲思

一、电影概述:现实与幻想的交织

1. 创作背景的特殊性

作为宫崎骏的封笔之作(后复出),《起风了》首次打破其惯用的奇幻设定,以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的真实人生为蓝本。影片糅合堀辰雄同名小说中肺结核患者的爱情故事,形成“双线叙事”结构。这种现实题材的尝试,标志着宫崎骏对个人艺术边界的突破。

2. 主题的双重性

影片表面讲述飞机设计师的梦想,内核却是对战争与技术的深刻反思。通过二郎与菜穗子的爱情悲剧,暗喻日本军国主义时代个体理想被国家机器裹挟的困境。正如二郎梦中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的对话:“飞机不是战争的工具”,道出宫崎骏的反战立场。

二、人物塑造:理想主义者的矛盾性

1. 堀越二郎:梦想的纯粹与代价

技术偏执狂:二郎对完美机翼的痴迷,体现在他观察鱼骨弧度、测量纸飞机比例的细节中。这种纯粹的技术追求,恰是宫崎骏对工匠精神的礼赞。

历史困境中的妥协者:当军方要求将飞机改为轰炸机时,二郎的沉默折射出技术中立性的伦理困境。宫崎骏通过这一角色质问:当梦想被权力征用,创造者是否仍是无辜的?

2. 菜穗子:风中摇曳的“物哀”之美

象征性存在:菜穗子如同她的名字(日语中“菜穗”寓意稻穗),代表脆弱却坚韧的生命力。她的肺结核病隐喻战争阴影下被摧残的美好。

爱情叙事的颠覆:不同于传统“拯救型”女性角色,菜穗子选择离开疗养院与二郎短暂相伴,主动拥抱生命最后的绽放。这种“向死而生”的决绝,体现日本文化中的“一期一会”美学。

三、视听语言:克制的诗意表达

1. 画面设计的现实转向

弃用奇幻元素:全片仅通过梦境展现超现实场景,如卡普罗尼的巨型飞机掠过麦田,暗示理想与现实的撕裂。

自然意象的隐喻:频繁出现的“风”既是推动纸飞机的动力,也是无常命运的象征。二郎与菜穗子初遇时席卷画稿的阵风,预示两人爱情注定随风而逝。

2. 声音设计的叙事功能

飞机引擎的“噪音”:对比传统动画中浪漫化的飞行音效,本片刻意放大引擎的刺耳轰鸣,暗示工业文明的双刃剑属性。

久石让的 minimalist 配乐:主题曲《旅路》仅用钢琴单音旋律,呼应菜穗子生命如琴键般短暂而清晰的轨迹。

四、战争批判:隐晦却尖锐的控诉

1. 历史细节的编码

关东大地震的象征:地震后废墟中燃烧的东京,暗示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灾难性起点。

零式战斗机的宿命:影片结尾,二郎设计的飞机化为漫天残骸,与开场梦境中优雅飞行的欧洲客机形成残酷对比,揭示技术被战争异化的必然结局。

2. 反战立场的争议性

宫崎骏因选择“战时工程师”为主角遭受批评,但他通过以下设计完成批判:

淡化战场镜头:全片未直接展现战争,而是通过报纸标题、广播片段等侧写,强调普通人对暴行的无知共谋。

儿童视角的缺失:对比《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孩童的治愈力,本片唯一出现的孩子——二郎妹妹早逝的设定,暗讽战争对未来的扼杀。

五、观后感:在时代飓风中守护微光

1. 梦想的伦理边界

二郎的故事警示当代科技从业者:当算法被用于精准广告与无人机战争时,我们是否也身处同样的道德困境?影片给出的答案是:真正的梦想必须包含对生命的敬畏。

2. 爱情的存在主义启示

菜穗子明知生命将尽仍坚持与二郎结婚,诠释了萨特式“存在先于本质”——爱情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彼此选择的瞬间。她在风中消散的身影,成为宫崎骏作品中最凄美的告别。

3. 艺术家的责任困境

宫崎骏借二郎之口说出:“我只是想造出美丽的飞机”,这与其自身创作立场形成镜像。当动画被资本裹挟时,艺术家如何在理想与现实间保持平衡?影片未给出答案,却留下永恒的叩问。

结语:逆风而行的勇气

《起风了》如同一曲挽歌,哀悼被时代碾碎的个体,却也在废墟中竖起希望的旗帜。当二郎最终说出“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时,宫崎骏告诉我们:在不可抗的历史洪流中,守护内心那架“只为飞翔而生的飞机”,才是对命运最骄傲的反抗。

 

202326202090 游景茵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2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