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程思婷
学号:202326507085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5/6/2

《疯狂动物城》:胡萝卜与警徽——如何用“耳朵”丈量“平等”

引言:美好下的隐喻

《疯狂动物城》是一部十分典型的“美国政治正确”的动画影片,以精深的隐喻、精细的细节刻画以及经典的“美国梦”小人物励志故事而取得成功,斩获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殊荣。该动画影片以卡通角色为载体的“幼稚化”叙事,打破了故事叙述的既定原则,使得成年人看到深层次的政治讽刺和阶级偏见,青年人看到梦想与追求,儿童看到美好可爱的世界。

当那只穿着警服的兔子朱迪·霍普斯第一次出现在《疯狂动物城》的银幕上时,她毛茸茸的耳朵和闪亮的警徽构成的奇异组合,已经预示了一场关于政治与权力的革命。在这个看似童话的动物乌托邦里,迪士尼用最柔软的方式撕开了最坚硬的现实面纱——朱迪的成长史不仅是一只小动物的英雄之旅,更是一部“女性”(此处的“女性”并不仅仅局限于性别,而是更加广泛地涉及到对权力结构、社会不平等以及多重身份和压迫形式的批判。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权制度下的广义女性。)在结构性偏见中自我觉醒的史诗。

农村户口、草食类动物、女性身份,兔朱迪的身份可谓是buff叠满,她的身份将她置于在了一个弱势群体的范围当中。由此可以看出在影片中,她既是偏见的受害者,也同时是偏见的制造者。“偏见”?这是一个在《疯狂动物城》中被“平等”所替代“违禁词”,可试问一下,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景象是真正的“平等”吗?——这是《疯狂动物城》中最为矛盾的一个问题。从生理结构、体能差异、个人天赋和出生背景,这些种种客观迹象都表明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那么动物城中所追求的平等又该如何谈起呢?

在影片的开头,由朱迪和小花豹为我们展现原始时代的社会结构,展现了在原始社会当中,人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存,导致了所有人对于所有人的战争,并没有所谓的法律和秩序,个人的力量决定一切,弱者被强者所支配——兔子是豹子口中的食物。在历史社会的发展下,文明时代来临,个体通过理性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个体之间相互协商,同意让出部分自由,以换取秩序于安全——“zooutopia”出现了。“zooutopia”是“zoo”与“utopia”的结合,“动物乌托邦”象征着一个平等、和谐、完美的理想社会,也代表了影片中对于政治立场的高度追求。但这座看似乌托邦的动物大都会,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精妙的思想实验场,“任何人能成为任何样子”的城市箴言与根深蒂固的物种偏见形成了令人不安的共生关系。

动物城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世界观的完整性。创作者们为不同动物设计了泾渭分明的生活区域:撒哈拉广场的沙漠气候适合热带动物,冻土镇为极地生物准备了冰雪环境,小型啮齿动物也拥有专属的迷你城市……这种表面上的多元包容,暗地里却是一套严密的物种隔离体系。当大象冰淇淋店拒绝为狐狸服务时,所谓的“和谐共处”已经显露出它的虚伪性。同时影片中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堪称社会学教科书,中央车站的安检通道分为“大型动物”和“小型动物”,看似合理的分流背后是对差异的制度化确认。朱迪乘坐的列车车厢内,不同体型的动物座位泾渭分明,这个细节暴露出动物城最根本的矛盾:它既宣称“任何人能成为任何样子”,又在每个细节上强化着物种的本质差异。这种精致的世界观设定,让动物城成为剖析现实社会的最佳模型。

朱迪的认知历程完美展现了平等观念的辩证发展。初到动物城的她信奉典型的“色盲平等观”——认为只要无视物种差异,就能实现真正平等。这种天真想法在她发现自己的警徽更多是警局“多样性展示”的装饰品时首次受挫。而在记者会上脱口而出的“食肉动物天性野蛮”,则标志着她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差异本质化、危险化。但影片通过尼克这个角色提出了第三种可能。作为狐狸,尼克既拒绝被“色盲平等”忽视其物种特质(“你知道狐狸最喜欢什么吗?就是被当成兔子对待”的讽刺),也反抗将狐狸特质污名化的偏见。他与朱迪最终的合作模式展示了一种超越简单平等主义的相处之道——承认差异的存在,但不让差异决定关系性质。这种“差异中的平等”呼应了当代政治哲学家艾里斯·马里恩·杨提出的“差异政治”理论——真正的正义不在于对待方式的同一性,而在于制度对不同群体需求的响应性。

《疯狂动物城》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提供关于平等的简单答案,而是展示了追求正义过程中的永恒张力。当兔朱迪和狐尼克并肩站在警车上巡逻时,他们构成的画面既不是同质化的整齐划一,也不是对立性的二元相隔,而是一种动态的、包容差异的共处状态。这种状态提醒我们:平等的终极意义不在于消除所有差异,而在于建立一个让差异不再意味着歧视的社会架构。在这个基础上,《疯狂动物城》不仅是动画艺术的杰作,更是一面映照人类平等困境与可能的魔镜。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最开头的问题,“zooutopia”中的“平等”是真实存在的吗?我的回答——是,是真实存在的。人是“平等”的,虽说每个个体在客观上存在差异,例如性别、体能、国籍、人种、宗教……但我们要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消除偏见和压迫,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力和机会,达成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