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月
学号:202326601053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5/6/3
在风中飘散的理想与幻灭——从《起风了》看宫崎骏的终极矛盾
当零式战斗机在影片结尾的云端划出最后一道弧线,当崛越二郎那句“我只是想造出美丽的飞机”在风中飘散,宫崎骏留给观众的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面映照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子。这部2013年上映的作品,作为宫崎骏宣布退休前的最后一部导演作品,以其独特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人文思考,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创作序列中占据着特殊位置。与《千与千寻》的奇幻冒险或《龙猫》的童真幻想不同,《起风了》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它要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代价的寓言。
影片改编自堀辰雄的同名小说以及航空工程师堀越二郎的真实经历,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身就暗示了创作者对历史与想象之间关系的思考。宫崎骏将二郎设计飞机的经历与小说中男主角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叙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双重意义:飞机的机翼不仅是工程学的产物,也是人类渴望超越自身局限的象征;女主角菜穗子的肺结核不仅是一种疾病,更是那个动荡时代下脆弱生命的写照。
风,作为影片中最核心的意象,贯穿始终。开篇梦境中,少年二郎乘坐的飞机在狂风中颠簸,这个场景既预示了他未来人生的起伏,也暗示了整个日本社会即将面临的风暴。宫崎骏对风的描绘极具层次感——有时它是轻柔的,推动着纸飞机滑翔;有时它是狂暴的,几乎要将一切摧毁。这种对立统一的处理方式,恰恰反映了导演对技术文明的双重态度:风可以托起飞机实现人类的飞翔梦想,也可能在瞬间将其撕成碎片。当二郎在梦中遇见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时,两人关于“飞机是否应该用于战争”的对话,将这个矛盾推向了顶点。卡普罗尼说:“飞机不是战争工具,而是美丽的梦想。”但现实是,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斗机最终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在二郎与菜穗子的爱情线中得到了更为感性的表达。菜穗子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宫崎骏作品中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身患肺结核,却始终保持着一份超然的宁静。在轻井泽疗养院的那段日子里,两人的爱情如同在暴风雨中艰难维持的烛火,微弱却执着。菜穗子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坚持离开疗养院与二郎完婚,这种近乎决绝的选择,与二郎对飞机设计的执着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呼应。当她说“你要活下去”时,观众能感受到这其中包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爱人的不舍,也有对生命的领悟,更有一份对二郎继续追求梦想的期许。
影片对战争的表现手法尤为值得玩味。与一般反战电影不同,《起风了》没有直接展现战场的血腥,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暗示战争的残酷:报纸上越来越大的标题,人们谈话中提到的物资短缺,以及最终那些未能返航的飞机。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产生了更强烈的震撼力。当二郎看到自己设计的飞机在试飞中坠毁,当他知道这些飞机的生还率极低时,那种混合着痛苦、自责又无可奈何的表情,道出了整个时代的悲剧。宫崎骏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一个艺术家或工程师的创造被用于毁灭时,他该负怎样的责任?
影片的叙事结构也颇具匠心。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过去与现在的穿插,宫崎骏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时间网络。特别是二郎与卡普罗尼在梦中的几次对话,构成了影片的思想骨架。第一次相遇时,卡普罗尼说:“飞机设计师的梦想就是制造美丽的飞机。”最后一次相遇时,他却说:“你的飞机会带来很多死亡。”这种转变反映了二郎内心的道德挣扎,也暗示了宫崎骏对技术文明的深刻反思。在当今这个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这种反思显得尤为珍贵。
音乐在本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久石让创作的配乐没有采用宏大激昂的旋律,而是以钢琴和弦乐为主,营造出一种既优美又忧伤的氛围。特别是主题曲《旅路》中那段口琴独奏,简单却直击心灵,完美捕捉了影片中那种转瞬即逝的美好与永恒的失落感。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二郎和菜穗子在田间小路上骑车时,欢快的旋律中已经暗含了离别的预兆;当零式战斗机在夕阳下试飞时,悲壮的乐曲又赋予了这一场景复杂的情感色彩。
影片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年迈的二郎在梦中重见那些消逝的人和飞机,这个超现实的场景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当菜穗子的身影最终消失在云雾中,当那些被战争摧毁的飞机重新翱翔天际,观众感受到的不是绝望,而是一种超越性的释然。宫崎骏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所有的美好终将随风而逝,但追求美好的过程本身就值得珍视。这种既悲观又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起风了》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起风了》代表了宫崎骏创作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向。年过七旬的他不再满足于创造奇幻的童话世界,而是选择直面历史的复杂性。这种勇气在当今的动画界实属罕见。影片中那些关于艺术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思考,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成为一部具有哲学深度的作品。当二郎说“飞机是被诅咒的梦想”时,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角色心声,更是导演对自己毕生创作的一次总结。
《起风了》上映后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称赞其艺术成就,也有人质疑其对战争的态度。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都成功地在观众心中激起涟漪。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宫崎骏敢于用如此沉静的方式讲述一个关于失败与坚持的故事,本身就是对主流价值观的一种挑战。影片最后那个长达两分钟的静默镜头——二郎独自站在废墟般的工厂里,目送自己设计的飞机远去——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空间。这或许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提供简单答案,而是启发每个人寻找自己的解答。
当片尾字幕升起,我们恍然发现,《起风了》不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电影,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价值观念剧烈变动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崛越二郎一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选择困境。宫崎骏用他特有的诗意和深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这些困境的可能态度:承认矛盾的存在,却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看清世界的残酷,却依然保持内心的柔软。这种既清醒又热忱的人生态度,或许就是《起风了》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