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郭良健
学号:202426803009
班级:国际3班
提交日期:2025/6/11
命运的螺旋与人性的挣扎:《进击的巨人》观后感
《进击的巨人》(Attack on Titan)这部作品,我之前虽有所耳闻,但直到最近才真正沉浸其中,一口气追完。它带给我的震撼远超预期,不仅是一部动画,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哲学探讨,关于自由、宿命、战争与人性。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承认要完全消化其宏大而复杂的内涵并非易事,但它所引发的思考,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三千字左右的篇幅,或许只能触及其冰山一角,但我仍希望能清晰地表达我的感悟。
一、层层剥开的真相:从单一视角到世界全貌的冲击
起初接触《进击的巨人》,其核心设定在我看来是相对直观的:人类被高墙围困,在巨人的威胁下挣扎求生,而主角艾伦的目标则是驱逐这些怪物。这种压抑、绝望与渴望自由的氛围,以及调查兵团每次出墙的悲壮牺牲,构成了故事初期的主要吸引力。那时,我单纯地认为,这会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战胜邪恶,最终获得光明的故事。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作品的世界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当墙外的马莱帝国、艾尔迪亚人的历史、以及尤弥尔的悲惨遭遇被揭示出来时,我才意识到,我之前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冰山一角。巨人不再是单纯的“恶”的象征,而是被赋予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工具的属性。墙内的人类并非“地球上最后的幸存者”,而是被历史遗弃、被马莱帝国视为“恶魔”的艾尔迪亚人。这种从“求生”到“求真”的转变,让作品的格局瞬间提升,也让观众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它迫使我反思:我们所接受的“真相”,是否真的全面而客观?是否存在某种被刻意掩盖、扭曲的历史? 这种认知上的冲击,是《进击的巨人》最令人难忘的特点之一。
二、多棱镜下的人性:角色弧光与内心挣扎
《进击的巨人》在人物塑造上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深度。每个主要角色都拥有复杂且不断发展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成长,甚至走向令人心碎的崩坏。
艾伦·耶格尔:他是故事的绝对核心,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从最初那个热血冲动、渴望自由的少年,到后来背负着“始祖巨人”的庞大力量和预知未来的诅咒,艾伦的转变是令人窒息的。他为了保护同伴和艾尔迪亚人的未来,不惜背负“恶魔”之名,发动“地鸣”,走上了一条充满血腥与孤独的道路。他的眼神从清澈变得深邃,从愤怒变得决绝。艾伦的悲剧在于,他预见了未来的残酷,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不得不选择“先发制人”,即便这意味着牺牲无数无辜的生命。 他的选择引发了对伦理困境的深刻思考:为了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个体的牺牲是否合理?当一个人被赋予决定世界命运的权力时,他是否有权做出如此残酷的决定?艾伦最终的结局,是自我牺牲,还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被命运操控,都令人唏嘘。
三笠·阿克曼:她对艾伦的守护是纯粹而坚定的,她的世界曾围绕艾伦转动。然而,在故事后期,她被迫面对艾伦的“黑化”与决绝,甚至在最终的抉择中,亲手斩杀了艾伦。这个过程对她而言是极度痛苦的,但她最终选择守护更大的正义与和平,这份成长令人动容。三笠展现了深沉的爱与理智的责任之间的平衡,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做出艰难抉择的勇气。
阿尔敏·阿诺德:他是智慧与谋略的象征。从一个略显怯懦、但对墙外世界充满无限憧憬的少年,成长为调查兵团的关键指挥者,他始终坚持用智慧和沟通来化解危机。他的存在,是这部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光明与希望的象征。他始终相信,即便在最黑暗的深渊,也应该寻求对话和理解,而非一味地诉诸暴力。
莱纳·布朗:这个角色无疑是全剧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作为马莱的战士,背负着任务潜入帕拉迪岛,却在与墙内人类的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既是“卧底”,又是“战友”,身份的撕裂让他精神濒临崩溃。莱纳的经历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个体心灵的摧残,以及在国家意识形态和个人情感之间挣扎的痛苦。他渴望被救赎,却又深陷泥沼,他的存在让观众看到了战争中每个人的复杂性,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被卷入洪流的身不由己。
三、自由、战争与宿命:永恒的追问与反思
“自由”是贯穿《进击的巨人》始终的核心主题。无论是艾伦对墙外世界的向往,还是艾尔迪亚人对摆脱奴役的渴望,自由的呐喊从未停歇。然而,作品所展现的自由,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以牺牲他人的自由为前提。
民族仇恨与历史宿命:作品深刻揭示了民族仇恨的根深蒂固,以及这种仇恨如何代代相传,最终演变成无法调和的矛盾。艾尔迪亚人与马莱人之间的千年恩怨,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由历史上的战争、压迫与复仇编织而成。这种仇恨如同一个无休止的螺旋,将所有人卷入其中,无论他们是否情愿。谏山创通过这部作品,似乎在警示世人,若不打破仇恨的链条,历史的悲剧将不断重演。
战争的荒诞与残酷:《进击的巨人》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无论巨人化力量多么强大,战争的本质依然是人类自相残杀,是无数无意义的生命消逝。作品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遍体鳞伤的幸存者。角色们在战场上的挣扎、牺牲,以及对战争的厌倦和绝望,都让观众深思:我们为何而战?战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真的能带来和平吗?
权力与操控:作品也深入探讨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以及对真相的操控。无论是王政府对墙内民众的洗脑,还是马莱政府对艾尔迪亚人的压迫和妖魔化,都展现了掌权者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意识形态来巩固统治。这种对思想的操控,有时比肉体的束缚更可怕,因为它能够扭曲认知,制造仇恨。
四、艺术呈现与思想深度:视听与思考的双重盛宴
《进击的巨人》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画面与音乐:无论是WIT STUDIO还是MAPPA,都在动画制作上展现了顶级的功力。巨人奔跑的压迫感,立体机动装置的高速移动,以及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流畅,都令人肾上腺素飙升。配乐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泽野弘之的音乐,无论是激昂的《Red Swan》《The Reluctant Heroes》,还是悲壮的《Call your name》《Vogel im Käfig》,都精准地烘托了气氛,深化了情感,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那句“献出心脏!”的呐喊与音乐一同响起时,那种悲壮与决心,至今仍能让人热血沸腾。
叙事结构:作品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通过倒叙、插叙、多视角叙事等手法,将庞大的信息量逐步铺展开来,既保证了悬念,又增加了故事的深度。每一次真相的揭露,都伴随着强烈的冲击力,让观众在震撼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结语:一个没有最终答案的沉重拷问
《进击的巨人》无疑是一部伟大而又令人痛苦的作品。它没有给出简单、完美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问题:自由的边界在哪里?仇恨能否被真正化解?牺牲的意义又是什么?
它的结局,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都留下了开放性的思考,让观众在沉重与反思中回味。
对我而言,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迫使我们直面人性的复杂与黑暗,同时也看到了希望的微光。它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悲剧并非不可避免,但打破宿命的枷锁,需要勇气、智慧,以及对生命和自由的深刻理解。或许,真正的自由,并非是能够无所顾忌地去毁灭,而是能够在理解与宽恕中,找到与世界共存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带来的思考是长远的,它将永远提醒我们,在追求和平与自由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仇恨的滋生,警惕权力的滥用,并勇敢地去探寻真相,即便真相令人绝望。这,或许才是这部作品最深刻的警示与馈赠。
202426803009 郭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