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徐晓彤
学号:202225702020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8
隐喻迷宫和创作灵魂的双重奏 ——从隐喻与内核的二维角度看《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样的命题摆在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场深沉的叩问。接下来,我将从电影的隐喻和创作者宫崎骏的精神内核两个维度对电影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繁杂的隐喻
故事背景设置在二战,宫崎骏明面上讲了一个异世界下的奇幻故事,实际上却是用这个异世界隐喻现实中的二战世界。这个隐喻也是全片最重要的核心,是宫崎骏要表达的主题。
1.是鹦鹉隐喻法西斯。在小女孩(真人妈妈)被鹦鹉国王带着去见祖父的时候,那些围观在国王身边的鹦鹉高举着很多牌子,牌子上写着醒目的字DUCH。DUCH是什么意思?这几个字母源于英语Dutch,宫崎骏很巧妙地想和观众玩一个字谜游戏,把中间的T去掉,转而把T移到了鹦鹉们举起的旗帜上。Dutch在十四世纪的古英语中就是“德语、德国”的意思,且它的词源又出自德语Deutsch,是德语中对自己民族的称谓,就是法西斯德意志君主制帝国。而鹦鹉们举起的旗帜也是法西斯旗帜的变形。所以鹦鹉就是法西斯。
2.积木。宫崎骏创造这个异世界,可以看出原本他想借用这个电影创造一个自己的理想国,但最后却发现这个想法无法实现。因为舅爷爷对真人说过,积木(权力)还没有被邪恶污染,可以用它建一个无邪恶的国度,而此时真人却摸了摸耳边的伤口说道:这是我邪恶的证据。宫崎骏的意思就是说,真人只是个凡人,他体内同样拥有凡人所有的暴力与邪恶,留在耳边因打架而来的伤口就是证明,伤口是他自己砸的,他想借大人的力量(权利)去教训和他打架的同学,这个手段是卑鄙的,也说明了他内心邪恶的一面。所以让他接受那些积木他不是不敢,而是害怕,害怕自己的邪恶有一天会污染他手中的积木(权力),那时候真人将会成为新的法西斯。
其实舅爷爷就是前车之鉴,他亲手创造了这个国度,也亲手创造了法西斯鹦鹉帝国,这是他自身的邪恶污染了积木(权力)的结果。现在他想让自己的孙子来改写自己犯下的错误,但孙子比当初的他更明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邪恶,没有人可以创造一个舅爷爷引诱他时所说的无邪恶的只有美丽、富足、和平的国度。
3.鹈鹕、戴草帽持盆乞讨的人。被火女烧伤后即将死亡的那只鹈鹕对真人说,它们族群被强行带到这个地狱,在这里能吃的鱼很少,所以它们族群为了不被饿死只能选择去吃瓦拉瓦拉(人)。
所以,鹈鹕说的强行被带到这里,而且无论怎样飞飞多高也无法逃出这个地狱,而这个地狱在现实中就是法西斯二战爆发后的世界。那么,宫崎骏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鹈鹕就是二战下被迫参战的士兵,而在战败之后,面对饥荒这些士兵不得不残食人类(瓦拉瓦拉)。为什么会觉得鹈鹕是士兵?一是因为它们可以飞,象征飞行器和军事力量。二是在远藤周作的《深河》中记载到战败后越南日军的生活经历,面对饥荒和爆发的瘟疫,士兵只能吃死去的同类。而且史料中也记录了战败后大量日本兵因为饥荒几乎全军覆没的事迹。
而那些数量众多的戴草帽持盆乞讨鱼肉的人,是象征战后因饥荒饿死的平民的亡魂,所以桐子的工作就是每天捕鱼喂养它们。而且有一个细节是,桐子说过,喂养它们是为了防止它们害人。这就是说,现实中当时面对战后饥荒的平民也存在吃同类的现象。而且同类相食在历史上发生的饥荒中的确是非常普遍的事实。
创作内核
在叙事风格上,这部影片是天马行空的非写实,但主题内核的表达上这部影片是极其写实。写实到,导演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解释如何过好这一生的命题,是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一场充满想象式跨时空的对话。
细数宫崎骏作品的主题,按时间来看,从1984年《风之谷》至今,他11部作品中有七部作品都表达了反战思想。所以可以说,宫崎骏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念,他将反战思想作为自己的事业做了一辈子。这些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这部新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宫崎骏过去作品的影子。比如塔楼像《千与千寻》里的汤屋,尤其他们沿外墙往上爬时映入大海的画面,俨然是千寻卧室外那片海。而异世界里漂浮的魂魄,会让人想到《幽灵公主》的树精灵。真人与苍鹭在异世界寻找夏子的路途上那些飞舞在森林中的虫子,就是《风之谷》中的那些飞虫。而产房里攻击人的那些纸条,就是《千与千寻》里攻击白龙的那些纸人。比起之前隐晦的象征,这样的作品投射似乎更加简单直接。宫崎骏似乎刻意这样安排,让大家知道这是他真正的收官之作。
结语
在电影的最后,主人公带着伤痕回到现实,苍鹭化作他灵魂的一部分。这恰似82岁的宫崎骏与创作的终极和解——艺术不是构建完美的象牙塔,而是在泥泞人间栽种希望的幼苗。影片结尾飘向天空的千纸机群,正是创作者留给世界的答案:“你要活出带着伤痕却依然选择飞翔的人生”。正如吉卜力制片人铃木敏夫所言:“老爷子这次把遗言缝进了每一帧画面。” 这座用六十年动画生涯筑成的生命之塔,终以自我瓦解的姿态,完成了最壮丽的涅槃。
有时你不得不感叹宫崎骏的坚韧,他一生经历二战、战后重建、经济繁荣、石油危机以及泡沫经济,却依旧在晚年时坚定地表现出:即便世界满目疮痍,我也要回到这个世界的人生态度。但是本篇最令人动容之处不在于宫崎骏坚定的选择,而更在于他选择用一个疑问句作为电影的标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真正的大师从不提供结论,而是在银幕上种下无数扇朝向星空的窗,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属于自己的维度,继续这场关于生存本质的永恒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