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屈梓晗
学号:202324901080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12

大鱼海棠影评: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与生命哲思

《大鱼海棠》: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与生命哲思

2016年,一部历时十二年打磨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横空出世,以独特的东方美学、宏大的世界观设定和深刻的哲学命题,在国产动画电影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影片在叙事节奏与人物塑造上引发争议,但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对生命意义的现代性叩问,以及对东方美学的极致呈现,依然使其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文化现象级作品。

一、视觉奇观:东方美学的极致呈现与神话世界的诗意重构

《大鱼海棠》的视觉设计堪称一场东方美学的盛宴。影片以福建土楼为原型构建的“神之世界”,将传统建筑美学与神话想象完美融合。土楼层层叠叠的环形结构,既暗合中国哲学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又隐喻着生命轮回的循环往复。当镜头掠过云雾缭绕的土楼群落,青瓦白墙在晨光中渐次苏醒,观众仿佛置身于《山海经》中“青丘之国”的奇幻世界。
色彩运用上,影片以青绿色为基调,辅以朱砂红与鎏金色的点缀,既呼应了道教“青帝”与“赤帝”的神话意象,又强化了影片的神秘感与古典美。椿化身为海棠树时,满树红花绽放的场景,将生命的绚烂与凋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色彩的诗意运用,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绘画“随类赋彩”理论的现代诠释,更是对《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境的影像化再现。

二、哲学命题:生命轮回与命运抗争的现代性叩问

影片的核心主题围绕“生命轮回”与“命运抗争”展开,通过“神之世界”的规则设定,探讨了生命之间的因果联系与责任承担。椿为报恩而复活鲲的行为,打破了自然法则的平衡,引发洪水灾难。这一情节隐喻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破坏与后果,暗合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
湫的牺牲则体现了东方文化中“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核。当湫在暴雨中嘶吼“我最害怕的,就是让你受苦”,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这种对牺牲精神的现代性诠释,既是对儒家“杀身成仁”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存在主义哲学中“向死而生”命题的东方回应。

三、叙事争议:留白美学与情感表达的辩证统一

影片的叙事手法引发两极评价。部分观众认为椿与鲲的情感发展缺乏铺垫,湫的牺牲动机不足。然而从东方美学的视角审视,这种“留白”恰恰是传统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当代表达。椿为鲲种下的海棠树、鲲为椿留下的贝壳项链,这些意象化的情感符号,暗合《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比兴传统。
影片的时空结构同样充满哲学意味。当椿在海底世界目睹鲲的轮回转世,时间在这里呈现出非线性的特质。这种对时间的诗意处理,既是对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像化呈现,也是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时空弯曲”理论的东方化诠释。

四、文化密码:传统符号的现代转译与神话重构

影片大量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如《山海经》中的祝融、后土等神话人物,以及“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典故的现代转译。当祝融脚踏火龙出现时,其形象既保留了古籍中“兽身人面,乘两龙”的原始特征,又融入了蒸汽朋克的美学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影片对“北冥有鱼”的庄子哲学进行影像化重构。鲲从鱼化而为鸟的过程,暗合道家“逍遥游”的生命境界。当鲲在暴雨中展翅高飞,其形态既是对《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诗意再现,也是对现代人突破精神困境的隐喻性表达。

五、结语: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与生命沉思

《大鱼海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影片结尾处,椿与鲲在现代都市重逢的场景,将神话叙事与当代生活无缝衔接。这种时空穿越的设定,既是对“轮回”主题的终极诠释,也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温柔抚慰。
正如影片中所言:“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大鱼海棠》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一面映照生命本质的明镜。它让我们在神话的镜像中,看见自己生命的倒影,在轮回的寓言里,听见灵魂深处的回响。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永恒叩问,正是经典作品穿越时空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