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洪锦雨
学号:202326401016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15

《起风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在这学期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宫崎骏的收官之作《起风了》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吉卜力作品中占据着特殊位置。这部改编自堀辰雄同名小说并融合了零式战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生平故事的动画电影,通过一个追梦者的生命历程,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的矛盾张力。与宫崎骏以往充满奇幻色彩的作品不同,《起风了》以近乎写实的笔触描绘了大时代下个体的命运轨迹,却在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影片中那些飘飞的梦境、呼啸的飞机与飘摇的爱情,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理想、责任与生命意义的复杂文本,值得每一个正在思考人生方向的年轻人细细品味。

 

影片主人公二郎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宫崎骏对理想主义者的复杂态度。这位痴迷于飞机设计的青年工程师,既有着孩童般纯真的梦想,又不得不面对作为战争机器制造者的道德困境。在梦中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的对话场景,构成了影片最富诗意的段落。这些超现实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二郎对飞行美学的纯粹追求,更暗示着艺术理想与现实功用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当卡普罗尼问道"你愿意生活在一个有金字塔的世界,还是没有金字塔的世界"时,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揭示了创造者永恒的困惑:纯粹的美学追求是否必须让位于实用价值?而二郎最终设计的零式战机虽然达到了航空美学的巅峰,却成为了战争的工具,这一悖论恰恰是理想主义者最深刻的悲剧。

 

影片对二郎与菜穗子爱情故事的刻画,同样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他们在轻井泽避暑地的相遇如同命运的安排,菜穗子手持阳伞站在风中的画面成为全片最动人的意象之一。然而这段爱情的底色却是忧郁的,菜穗子身患肺结核的设定暗示着美好事物的脆弱性。在二郎埋头于飞机设计的日日夜夜里,菜穗子选择默默支持他的梦想,甚至在病情恶化时仍然坚持为他带来温暖。这种自我牺牲式的爱情,既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中的"物哀"精神,也折射出理想追求者往往需要身边人付出代价的残酷现实。当菜穗子最终在风起的山丘上消逝时,二郎的飞机也恰好试飞成功,这一平行蒙太奇的处理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复杂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对昭和初期日本社会风貌的还原堪称教科书级别。从关东大地震的混乱场景,到德国考察时的异国风情,再到日本乡间的田园风光,宫崎骏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一个正在急速现代化却又保留着传统气息的日本。这些背景不仅是故事情节的载体,更是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经济萧条的年代里,二郎等工程师仍然坚持追求技术突破的精神,反映了日本民族性格中执着的一面;而普通民众在战争阴云下的日常生活,又构成了对这种技术狂热的微妙批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对战争本身的暧昧态度——虽然从未直接展现战场,但通过飞机工厂里日益紧张的氛围、报纸上不断扩大的战况报道,以及二郎同事们逐渐沉重的表情,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历史洪流对个体命运的裹挟力量。

 

《起风了》的标题取自堀辰雄小说中的诗句,这个意象在影片中得到了多层次的表现。风既是推动飞机翱翔的自然力量,也是不可预测的命运象征;既是带来爱情邂逅的温柔使者,也是摧毁一切的狂暴存在。在影片的视觉语言中,风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有时是轻抚麦浪的微风,有时是席卷大地的狂风,有时又化作飞机划过天空时产生的气流。这种对自然元素的诗意化处理,体现了宫崎骏对日本传统美学"幽玄"之美的深刻理解。当二郎站在试飞场,感受飞机划过天空带来的气流时,那一刻他既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创造者,也是一个被历史大风吹拂的普通人,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复杂感受,正是影片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所在。

 

从电影技法来看,《起风了》展现了吉卜力工作室臻于化境的动画艺术。与宫崎骏早期作品相比,本片减少了奇幻元素,却在写实风格中注入了更多诗意。飞机设计图纸的特写镜头、零件组装的精细过程、试飞时的力学表现,都体现了制作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久石让的配乐同样功不可没,那首主题旋律既有着追梦的激情,又蕴含着淡淡的哀愁,完美契合了影片的情感基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声音的处理——飞机引擎的轰鸣、风吹过草原的沙沙声、铅笔在图纸上划动的细微声响,这些声音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具沉浸感的世界,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二郎所处的时空环境。

 

作为宫崎骏导演生涯的压卷之作,《起风了》之所以能超越简单的反战宣言或励志故事,在于它勇敢地拥抱了人生的全部复杂性。影片没有给出关于理想与道德、个人与时代的简单答案,而是通过二郎这个充满矛盾的角色,邀请观众一起思考那些永恒的人生难题。在一个鼓励简单二元对立的时代里,这种对复杂性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老年二郎在梦中再次遇见卡普罗尼,回顾自己充满争议却又无悔的一生时,每个观众都不禁会联想到自己的梦想与选择。这种超越时代与文化的普遍共鸣,正是《起风了》作为一部艺术电影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观看《起风了》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一场关于人生选择的深度冥想。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会因为老师的“抽象问题”:全篇电影中哪一句话出现过最多次?对这部电影的每一句“日本少年”印象深刻;我也会因为老师在影片中反复来看某一情节画面而对其念念不忘。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声音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二郎一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拉扯,都需要在时代的狂风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影片最后那个开放式的结局——二郎问"我的飞机真的飞起来了吗",既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或许正如宫崎骏通过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重要的不是找到完美答案,而是保持追问的勇气;不是逃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在认清这一切后仍然选择热爱生命。而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也对这部影片与市面上的其他影评有了许多不一样的观感。《起风了》不仅是一部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更是一面映照当代年轻人精神困境的镜子,它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清晰。而我对电影的兴趣却从这门中外电影赏析课程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