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张懿樊
学号:202425405002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11

被遗忘即消亡:论《寻梦环游记》如何让“记忆”在银幕上具象发光

被遗忘即消亡:论《寻梦环游记》如何让“记忆”在银幕上具象发光

 

第一次看《寻梦环游记》是在小学,那时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奇幻的亡灵世界,而当我再次回味这部影片,最令我动容的是当米格把照片贴回祭坛,埃克托的身体突然恢复实体的瞬间——原来动画能把记忆这个抽象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光。这部电影用墨西哥亡灵节的元素搭了座桥,让我们在光影里看懂了记住这件事有多重要。

 

一、照片模糊,亡灵开始透明

 

电影里有个特别戳人的设定:被忘记的亡灵会慢慢变透明,直到彻底消失。埃克托站在遗忘边缘时,他的骨头开始透出光,像玻璃上的裂纹——这种把被忘记做成视觉特效的手法,让我想起家里那本旧相册:太爷爷的照片边角磨损得发白,奶奶每次翻到都要小心用透明胶贴上,说不能让他走丢了

皮克斯太懂怎么让观众看懂记忆:米格家祭坛上缺了一角的照片,就像我们记忆里模糊的片段;当照片补全时,埃克托身上的裂纹像冰一样融化,这种记忆越清晰,存在越真实的视觉逻辑,比说一百句大道理都管用。对比《千与千寻》里白龙忘记名字就掉鳞片,两部动画都把忘记变成了会疼的画面,只是一个用骨头说话,一个用鳞片流泪。

 

二、思念的重量,点亮了花瓣桥

 

墨西哥人过亡灵节时会用万寿菊铺路,说花香能引亡灵回家。电影里直接把花变成了一座发光的桥,花瓣飘起来像流动的蜂蜜——这个设计实在精彩,既保留了文化里引路的意思,又用动画让思念有了形状:桥越亮,说明被记得的人越多。

我老家清明也有摆花的习惯,奶奶总说花摆对了,故去的亲人才找得到门。电影里亡灵城的房子都是剪纸做的,风一吹哗啦响,和我在清明节看到的纸钱飘起来一个感觉。原来不同文化里的生死观,都爱把看不见的思念做成看得见的东西:墨西哥人用剪纸骷髅装饰亡灵节,我们用折纸元宝寄哀思,皮克斯把这些都放进电影里,让所有观众都能看懂死亡不是可怕的事,忘记才是

 

三、歌声:跨越生死记忆载体

 

电影里的《请记住我有三个版本:给女儿的摇篮曲、亡灵世界的摇滚版、最后大家一起唱的合唱版。当米格抱着吉他弹响旋律,亡灵城里的建筑都在跟着震动——音乐在这里不是背景音,而是能唤醒记忆的钥匙。这种将音乐具象为记忆载体的设计,暗合着人类文化中以歌传情的本能。许多民族都有用民谣记录历史的传统:非洲部落用鼓点传递迁徙故事,中国西北的信天游在黄土高原上刻下生活印记,而墨西哥民谣本身就承载着亡灵节以歌忆人的习俗。电影里埃克托把对女儿的思念写进旋律,恰如现实中人们会把未说出口的话藏进老歌——我们或许记不清祖辈的生平细节,却总能在某段熟悉的调子响起时,突然看见他们在记忆里微笑的样子。

和《千与千寻》里名字不能忘的设定不一样,《寻梦》里的记忆靠被别人记住。白龙忘了名字就像丢了自己,而埃克托只要还有人唱他的歌,就不会消失。两种说法其实说的是一回事:记忆需要载体。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录音存下长辈的话,和电影里用吉他弹唱留住记忆,本质上都是怕时间把重要的事冲散。

 

四、热闹的亡灵城,飘雾的灵异镇

 

《寻梦环游记》的亡灵世界特别热闹,亡灵们该跳舞跳舞,该摆摊摆摊,完全不像传统动画里阴森的鬼城。这和墨西哥人把亡灵节当派对的文化有关,他们觉得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就像电影里万寿菊桥的光一样温暖。而《千与千寻》的灵异小镇总飘着薄雾,白龙找名字的过程像一场冒险,更像日本人对生死有点怕但又想弄明白的感觉。

但两部动画又特别像:《寻梦》用照片和音乐让记忆看得见,《千与千寻》用名字和鳞片让遗忘摸得着。就像我们现实里,有人靠老照片记住过去,有人靠重复讲故事留住回忆,本质上都是在对时间说:等等,这个人和事,我还不想忘。

 

五、当旧物入眼,记忆有了温度

 

走出电影院时,我特意查了墨西哥亡灵节的资料,发现电影里的祭坛、剪纸、万寿菊都是真的习俗,但皮克斯把它们变成了能让全世界看懂的故事。电影教会我们:记忆不用藏在心里,它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束花、一首歌,甚至是动画里那座会发光的桥。

当我们在生活里看到某样旧物突然愣住,听到某首歌鼻子一酸时,其实就是记忆在对我们眨眼睛。《寻梦环游记》最棒的地方就是在于用动画告诉我们:只要还被记得,那些离开的人就一直活着,像电影里的亡灵一样,在某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对我们笑着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