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薛浩然
学号:202326101167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4/12/15

观《中华小当家》有感——日本视角下的中华美食番

中华小当家的故事是从西南四川省驰名的菊下楼的继承权争夺开始的。其内容描写的是中国四川省的年轻厨师刘昴星在李提督(李鸿悦)的推荐下到广州阳泉酒家修行学习厨艺,获得特级厨师(动画版中国料理界最高地位)资格,结交许多对于厨艺有志一同的朋友,及最后与“黑暗料理界”对抗过程。

它是日本漫画家小川悦司创作的漫画。该作品于1995年至1999年在日本周刊少年Magazine上连载。作品亦改编为同名电视动画,并于1997年发行播出,这就是我们在大陆看到的《中华小当家》。鉴于后续重置版本画风崩坏,配音和内容都饱受诟病,我们主要讨论97年的旧版小当家。

从题材上来说,动漫以清朝为背景,创造了一个属于厨师和美食的桃源——并不美好轻松,但在这里,一道美食可以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一名优秀的厨师可以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有网友戏称这是“厨子临死前的幻想”,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中华美食的精美华贵,琳琅满目。然后了解到美食背后的风土人情,通过烹饪方式区别地理环境,品味不同的地域文化。

从内容上来说,它塑造出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形象。里面的每个人都有血有肉。坏人有坏的理由,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追求,懂得利用形势,展现自己优势,而不是直接上去送人头;好人也会暴露出缺点,比如谢师傅的莽撞,四郎的小聪明和好色,每个人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他们一起,共同传达出善良,拼搏,坚持,逐梦的可贵品质和精神。

从画面表现力来说,这个番奇异的算得上热血。很难想象一群做饭的能让屏幕前的观众产生紧张感,但它做到了。通过夸张的手法,明暗色彩的渲染对比,音乐的烘托,在一条东方龙横空出世后,光芒四射,锣鼓喧天,裁判惊讶到扭曲的脸,一个个细节成功让屏幕前的我——一个吃货结结实实激动了一把。

难得可贵的是,旧版的《小当家》直到结局一直保持稳定的画风和配音,虽然中间有几集明显力不从心,但整体上来看无伤大雅,这对一部动漫来说非常难得。一些制作组总有无穷的理由——资金短缺,编剧跑路,配音解约。可这和观众有什么关系,我只希望自己喜欢的角色还是那个角色,他既没有被“整容”,也没有在相当一把年纪的时候“变声”。所以大部分观众完全无法接受重制版的小当家,仿佛被喂了奇怪的饭,咽下去恶心自己,吐出去恶心别人——进退不得,差评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作为一部日本出品的动漫,跨国讲故事的弊端还是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必定导致一定情节的理想化。比如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年一度的广州饺子大赛”,作为小当家声名鹊起的重要情节自然不吝笔墨。但作为南方沿海城市,春节期间的“饺子”在现实中却并不受欢迎。事实上,很多南方朋友在春节甚至不吃饺子。那这样一个盛会开在广州令很多朋友匪夷所思也不无道理。再比如在日常习惯用语上必然会有行为逻辑上的不贴合,中国人吃饭很少会双手合十“我要开动了。”但剧情里的嘟嘟却会做这种类似仪式的动作。

另外,作者所属的环境也会对他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李提督从北京到广州仅用了三天不到,并且单枪匹马。且不论就八百里加急信件,人马不停轮班跑也需要一周左右,就算是2024的今天,自驾也要23个小时。当时弹幕的一排排问号显得十分无辜,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情节大致是因为作者的地域认知导致的,合理又诡异。

当然,剩下不合理的地方依旧有,比如清朝的实权在慈禧手里,那结局的胖皇帝是谁?再比如在一些情节里,女主角嘟嘟的出现并不合时宜等等。但作为漫改的动漫,这大致就是制作组和漫画原著之间的爱恨纠葛了。日本的动漫面相与大众,而在97年,中国的动漫更面向于小朋友,那这部动漫进入我国前是否经过了审核阉割?这些都会导致剧情的跳脱和偶尔的不合理。

有人也会阴谋论,这会不会是反向的文化侵蚀?我看来无伤大雅,作为意识形态基本固定的成年人,自然不会弄出区分不开的笑话,大家都很清楚,不必草木皆兵。

总之,《中华小当家》的优点明显,缺点也无法遮掩。但毫无疑问,它依旧是中国美食动漫里的佼佼者,纵使之后有《神厨小福贵》等动画出世,它依旧凭着画风和表现力等稳坐榜单前位。97年是这样,24年是这样,在向后三十年依旧可能是这样。它距离“经典”的评价还有一段距离,但可以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重温,它会一直是这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