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卓雅
学号:202425901180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7
《千与千寻》观后感
被遗忘之名与幽灵列车——《千与千寻》中我们遗失的真实
第一次看完《千与千寻》,那奇诡的油屋世界如一场迷离梦境缠绕心头。它远非仅是一个少女的奇幻冒险,当千寻的父母在无人摊位上贪婪吞食而变成猪时,那种原始恐惧直抵心底——人类物欲的异化竟如此触目惊心!那庞大“腐烂神”在药浴池中呕出堆积如山的现代垃圾,更是震撼无声的控诉。宫崎骏的画笔,原来早已刺破了童话的薄纱,剖开了现代文明的病灶。
油屋,一座森严如金字塔的巨型洗浴中心。千寻被夺去名字成为“小千”,这残酷的命名仪式宛如灵魂的烙印。锅炉爷爷在煤灰中机械劳作,小玲在浴池间奔波不息,白龙在法术与命令间挣扎求生……油屋分明是现实职场社会的扭曲镜像。汤婆婆以黄金为饵操纵人心,无脸男吞食膨胀的空虚欲望,何其精准地折射出资本逻辑下人的物化与异化。千寻以“小千”之名在油屋底层挣扎,正是每一个个体在庞大社会机器中失去自我的残酷寓言。
然而最令人心悸的,是那趟行驶在茫茫水域的幽灵列车。当千寻踏上列车,窗外那些模糊透明的乘客身影,各自背负着被遗忘的故事,默默驶向终点。列车本身犹如一个巨大的隐喻容器——人类高速前进的文明列车,是否也正载着无数被我们抛弃的珍贵之物驶向虚空?那些清澈的河流被填埋成公寓(河神白龙正是如此失去归所),古老的神明被遗忘(腐烂神河川之主的悲鸣),自然的灵性被物质洪流所淹没……我们是否也像千寻的父母那样,在贪食“现代盛宴”时,早已忘却了自己的“名字”——那些与自然共生、敬畏天地的本真?
千寻最终寻回父母,也帮助白龙记起了他被湮没的真名“赈早见琥珀主”。这一记起,是灵魂的归位,是异化的短暂救赎。反观现实,我们是否还能记起那些被填埋河流的旧名?是否还认得窗外飞鸟的物种?是否还感受得到脚下土地的呼吸?这些名字的失落,正是我们与真实世界日渐扩大的裂痕。
步出幽深隧道时,千寻紧紧攥着钱婆婆所赠的发圈——这微光闪烁的护身符,仿佛是她穿越油屋后带回的唯一勋章,也是宫崎骏留给我们对抗遗忘的微弱符咒。当文明列车轰鸣向前,或许我们都需要像千寻那样,在某个时刻停下脚步,于静默中聆听被遗忘的河流之声,俯身拾起遗落的名字。那些名字,正是我们灵魂不被幽灵列车带走的锚点,是我们身为“人”而非“猪”的最后印记。
记住名字,或许正是我们对抗被世界吞噬的最后一道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