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樊佳琪
学号:202426402015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12
金与血交织的迷幻回响——观《吉巴罗》有感
金与血交织的迷幻回响
—观《吉巴罗》有感
《吉巴罗》这一短片由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自编自导,他本身是西班牙人,影片融入了西班牙殖民历史元素。其故事灵感部分源于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的传说,同时借鉴了波多黎各“吉巴罗”(意为农民)的文化概念 ,借此探讨殖民与被殖民关系,耗时两年制作完成,是该系列中讨论度极高的一集。
高二那年,美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了《爱死亡与机器人》第三季中的《吉巴罗》。那堂课,教室的灯光熄灭,投影仪的光照在荧幕上,随着画面的展开,我完全沉浸其中,被深深震撼,即便已经过去很久,那种震撼依旧存在。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群骑士在丛林中举行祭拜仪式,神秘的氛围瞬间将我拉进那个奇幻的世界。男主在水中发现一个黄金,刚将其据为己有,河里的女妖便被惊动。女妖周身缀满金银财宝,她的每一次舞动,都让金器叮当作响;她的每一声尖叫,都有着致命的魔力,引得骑士们互相残杀,唯有身为聋子的男主不为所动。这无声与嘈杂的强烈对比,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女妖从未见过不受自己歌声魅惑的人,出于好奇与不甘,她靠近男主,甚至在夜晚睡到男主身旁。第二天男主醒来,看到女妖,一脸惊恐。而当男主意外发现女妖身上的财宝后,眼中的恐惧瞬间变成了贪婪,他开始疯狂追逐女妖,只为掠夺她身上的财富。在瀑布前,男主趁着女妖靠近,无情地将她打晕,剥下她身上所有的珠宝,随后把她扔进河里。女妖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河流,而男主因喝了这被鲜血染红的河水,恢复了听觉,也因此被女妖的歌声蛊惑,最终在女妖的复仇中走向死亡。
整部影片没有一句对白,却用画面和配乐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女妖的舞蹈融合了优雅与暴力,她在水中翩翩起舞时,是那么的迷人,可下一秒,因她的歌声而疯狂厮杀的骑士们又让画面充满血腥。比如骑士们被歌声迷惑,眼神变得空洞、疯狂,互相挥舞着武器,鲜血四溅,与女妖柔美的舞姿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视觉冲击十分强烈。配乐也震耳欲聋,女妖的尖叫和环境音效,在不同场景下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男主耳聋时,周围环境音很微弱,偶尔的低沉的隆隆声更凸显出他的孤独与警觉;而其他骑士被歌声蛊惑时,嘈杂的声音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混乱的战场,每一声喊叫、每一次武器碰撞都冲击着耳膜,将那种疯狂与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
这短短7分钟的短片,背后的立意却无比深刻。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女妖与骑士的冲突,几乎是历史上殖民者与原住民关系的缩影。女妖身上覆盖的黄金,就像美洲大陆、非洲土地上丰富的矿产与资源,当骑士们闯入这片神秘的水域,他们的祭拜仪式看似虔诚,实则是在为掠夺做铺垫。就像当年哥伦布的船队打着“探索”的旗号抵达美洲,西班牙殖民者披着“传播文明”的外衣,对阿兹特克、印加文明进行系统性摧毁。他们掠夺黄金白银,强迫原住民开采矿产,用枪炮与病菌让无数生命消逝。短片里骑士们被女妖歌声蛊惑后自相残杀,恰似殖民者内部因分赃不均产生的矛盾;而女妖在鲜血中觉醒复仇,也昭示着被压迫者终将反抗的历史规律——海地奴隶起义、拉美独立运动,都印证了压迫与反抗的永恒博弈。
最让我脊背发凉的,还是对人性的解剖。聋骑士从“唯一清醒者”到“最疯狂的掠夺者”的转变,就像一面照妖镜。他最初因耳聋而免于被女妖歌声操控,看似是缺陷反而成了优势,可当他看到黄金的瞬间,这种优势立刻变成贪欲的催化剂。这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些高喊着“正义”“使命”,实则为满足私欲的人——东印度公司以贸易为名掠夺印度,西方探险家打着科学旗号侵占土地,他们何尝不是像骑士一样,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贪婪的本质?更讽刺的是,骑士恢复听力后的癫狂,暗示着当人同时拥有欲望与能力时,将彻底失去理智。短片里那滩混着黄金与鲜血的河水,不正是现实世界的隐喻吗?在资本、权力与欲望的洪流中,又有多少人能守住本心?
在高二紧张的学习生活里,这部短片让我从枯燥的课本知识中暂时抽离出来,看到了动画的另一种可能。它不像我平常看的那些动画,有着简单美好的剧情,它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把复杂的人性、深刻的社会问题摆在我面前,让我思考。当时的我,面临着学业的压力,也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看到男主被欲望支配,我就在想,自己以后会不会也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被各种欲望干扰,失去本心。女妖被背叛后的痛苦和觉醒,也让我懂得,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伤害,但一定要有重新站起来、反抗的勇气。
现在回想起来,十分感谢美术老师播放了这部短片。《吉巴罗》不只是一部动画,它更像是一堂特殊的人生课,用奇幻的故事、震撼的画面和深刻的立意,让我在成长路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当时在课堂上被画面震撼的瞬间,还有和同学讨论剧情时的热烈场景,都成了高中生活里特别的记忆。直到现在,我还会和朋友聊起这部短片,每次讨论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对艺术和人性思考的萌芽,也让我明白,优秀的作品总能跨越时间,带来长久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