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李湘颖
学号:202426904011
班级:国际4班
提交日期:2025/6/13

观《疯狂动物城》后有感——打破动画与现实隔阂的思考与成长

在动画电影中,《疯狂动物城》以其独特的叙事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由迪士尼精心打造的动画电影,表面上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物冒险故事,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它通过为观众一个看似完美的动物城市,然后将社会阶层分化、偏见与歧视、权力斗争等现实问题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一、动物城对于现实社会的反射与暗喻

《疯狂动物城》构建的完美动物城市Zootopia,是一座融合了多元生态与现代文明的乌托邦城市。通过城市中功能分明的区域划分——繁华的撒哈拉广场、寒冷的冰川镇、湿热的雨林区,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更暗含社会阶层的分化。这些区域的设定并非单纯为了视觉上的丰富,而是隐喻着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而朱迪从乡村的"兔窝镇"进入动物城核心区域的过程,也暗喻了现实社会中社会底层个体向上流动的艰难路径。动画中兔窝镇低矮的建筑、狭窄的街道与动物城中心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象征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朱迪初到动物城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冷漠的目光,那种局促不安与迷茫,也恰恰正是无数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更加引发观众共鸣。

     而动画中"野蛮化"动物被隔离的地下监狱,也隐喻着主流社会对"异端"的排斥与严格的管控机制。当某些动物出现"兽性大发"的异常行为时,便会被迅速隔离,这种处理方式折射出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偏见与恐惧。如同现实生活中,当某些人或群体的行为不符合大众认知时,往往也会被贴上标签,遭到排斥和打压。

    同时动画还存在着大量空间隐喻,在警局场景中尤为显著。庞大的警局里,朱迪作为唯一的小型食草动物警察,被边缘化处理——从被分配贴罚单的琐碎交警工作,到被集体忽视的办案会议上,生动展现了职场中的隐形歧视。警局内部的空间布局与权力结构紧密关联,高层办公室位于视野开阔的顶楼,底层警员则在拥挤的开放式办公区,这种空间设计无声地诉说着权力的层级关系。朱迪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认可和尊重,更是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

 

二、打破刻板印象的角色塑造

主角朱迪与尼克的搭档关系,构成了动画里打破偏见的核心。朱迪作为食草动物,打破"柔弱温顺"的刻板印象成为警察;而尼克则从被标签化的"狡猾狐狸",转变为值得信赖的伙伴与警察合作。这种角色设定颠覆了观众对于传统动物的属性认知。而且朱迪在警校的经历更加深刻地展现了现实的偏见。尽管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警校毕业,但在进入警局后,依然受到同事们的质疑和轻视。她的体型和物种成为了他人否定她能力的理由,这种基于外在特征的偏见,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比如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等。尼克的转变过程则更加曲折动人。他从小就因为是狐狸而遭受歧视,被强制戴上"反野蛮化"项圈,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对世界充满了防备和不信任。为了保护自己,他选择用玩世不恭和狡猾的外表来伪装自己。直到遇见朱迪,在与她的合作中,尼克逐渐放下防备,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

影片中绵羊副市长的形象塑造充满张力。看似柔弱的食草动物,却策划了针对食肉动物的阴谋,这种反转不仅增强了剧情戏剧性,更揭示了偏见的双向性——弱势者同样可能成为偏见的反派制造者。绵羊副市长利用动物们对食肉动物的恐惧,精心策划了"野蛮化"事件,企图借此掌控权力。这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三、"野蛮化"事件中暗含的社会批判

贯穿全片的"动物野蛮化"事件,实为对社会恐慌与舆论操纵的深刻隐喻。当食肉动物突然"兽性大发"的消息传开,整个城市陷入集体恐慌。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折射出现实社会中对特定群体的污名化现象。在信息时代,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的恐慌和焦虑,而这种恐慌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裂和对立,我们可以参考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被美国冠上“武汉病毒”的污名化谣言,这一事件使人十分愤怒。

    动画中,绵羊副市长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制造出食肉动物"野蛮化"的假象,并通过媒体大肆宣扬,成功地煽动了动物城居民对食肉动物的恐惧和仇恨。这一情节警示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被片面的信息和虚假的舆论所左右。

事件真相的揭露更具启示意义:所谓的"野蛮化"并非天性使然,而是人为制造的假象。这一设定暗示偏见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与恶意误导,提醒观众在面对社会热点时保持理性思考,避免陷入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的漩涡。当真相大白时,动物城的居民们才意识到自己被谎言蒙蔽,而这种因偏见和恐慌造成的伤害,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四、成长叙事中的价值传递

 朱迪与尼克的成长线构成了影片的精神内核。朱迪在经历办案挫折与自我怀疑后,认识到仅凭勇气无法改变世界,还需要理解与包容。她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真诚道歉,展现了承认错误的勇气与反思精神。当她意识到自己对食肉动物的偏见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向公众道歉,这种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而尼克从玩世不恭到承担责任的转变,则证明了信任与尊重具有重塑人格的力量。在与朱迪的合作中,尼克感受到了被信任和尊重的温暖,这种情感的力量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最终选择与朱迪一起揭露真相,守护动物城的和平与正义。

     这种成长叙事传递出重要的价值观:改变偏见不仅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要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影片结尾朱迪开设的"偏见消除课程",暗示了打破偏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一情节也呼应了现实社会,消除偏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用理解和包容去化解矛盾和对立。

 

五、结语

《疯狂动物城》以精湛的动画技术与巧妙的叙事策略,将深刻的社会思考融入精彩的冒险故事。通过动物世界的寓言式表达,影片揭示了偏见产生的根源、传播机制及其危害,同时展现了个体突破偏见、实现自我成长的可能性。虽然在现实社会中,偏见与歧视依然普遍存在,但是我们能通过这部动画影片启发观众对自身的认知局限,然后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构建和谐社会。当我们走出影院,我们也要打破动画与现实的隔阂进行思考,带着朱迪与尼克的勇气,去面对和改变真实世界中的"动物城"。而这,正是《疯狂动物城》这部动画电影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