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邢梦瑶
学号:202324601092
班级:国际5班
提交日期:2025/6/8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观《铃芽之旅》有感
《铃芽之旅》作为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终章,以2011年日本东京大地震为创作原点,通过灾难隐喻的公路叙事手法,构建了一个关于灾难、救赎的奇幻世界。这部电影通过讲述17岁少女岩户铃芽与闭门师宗像草太共同关闭灾难之门、对抗地震威胁的旅程,展现铃芽在灾后的自我救赎。我想,这也是新海诚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核心命题—灾难总是带给人们巨大的创伤,也许在灾难中活下来的人要比死去的人痛苦百倍。然而,生活还要继续,能让自己放下创伤的,只有自我救赎,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一、创伤的封印
铃芽自幼生活在九州宫崎县,因3.11地震后失去母亲而被姨妈收养,她的童年被地震永远定格在那一天,从此以后,母亲去世的阴影将她困在梦魇之中,成为她无法愈合的伤口。影片中反复出现被涂黑的日记,既是对灾难阴影的物理遮蔽,更是她内心创伤的视觉化呈现。而那把由母亲亲手制作的黄色三角椅,三条椅腿的残缺不仅象征着地震对家庭的摧毁,更隐喻着铃芽失去母亲的庇佑而产生的心理失衡。当她在常世中遇见四岁的自己时,幼年的铃芽蜷缩在废墟中寻找母亲的身影,这正是她潜意识中受到灾难伤害的具象化表达。
二、自渡的旅程
铃芽的旅程始于一场意外的“开门”,却在阴差阳错中变为了自我救赎的旅途。新海诚用诙谐的笔法展现了铃芽在这段旅途中必须要“自渡”:大臣阴差阳错的将草太变成椅子。这看似是命运的捉弄,实则是铃芽被迫独自面对困境的开始,她不得不独自承担起关闭往门的责任,在爱媛县、神户、东京等地的冒险中,逐渐从一个迷茫的少女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闭门师。”
闭门仪式的设计极具深意,每次关闭“往门”时,铃芽都需要通过想象门后曾经的生活气息来补全门的物理残缺,用日常的烟火气压制蚓厄的虚无与毁灭。直面曾经的幸福对于一个因为灾难失去亲人的人来说自然是无比痛苦,但是只有在一次次直面过去的旅程中逐渐麻木,才有可能进行自我的救赎。
常世的设计是整个影片的神来之笔,这个被誉为“所有时间共存的地方”,既是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是生者审视自己内心的明镜。当铃芽踏入常世,她不仅看到了年幼的自己,更看到了无数因地震逝去的灵魂。这些灵魂并未消散,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时间的长河中。在这一刻,铃芽的救赎之旅完成了闭环:她明白了死亡并非重点,而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她将母亲留下的椅子交给幼年的自己,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承诺—你将在光芒之下成长为一个很好的大人。
三、废墟之上重建的高楼
影片的结尾充满了希望的隐喻。当铃芽将大臣和左大臣重新插入蚓厄的腹地,地震的威胁解除,天空中飘落的雨水洗净了人世间的尘埃,一切场景都呼应闭门仪式中“将灾难化为雨水”的设定。后来,铃芽站在轮渡甲板上,迎着朝阳重新寄好发带,眼中闪过坚毅的光芒。其实,铃芽早就已经收获了很多爱,姨母的爱,恋人草太的爱。当她回到宫崎县,在坡道上遇到草太时,那句轻声的“欢迎回来”,既是对爱人的问候,也是对全新自我的接纳。自此,铃芽自渡的旅途达到终点,未来的一切生活都将无限美好,铃芽终于在坍塌的废墟中重建自己的高楼。
四、结语:于无常中探索生命的永恒
《铃芽之旅》以奇幻的冒险故事包裹现实的内核,揭示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与坚毅。影片中的“往门”其实是每个人心灵的隐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扇应该被关闭的门,门后藏着我们不愿面对的伤痛。然而,正如铃芽所感悟到的那样:真正的救赎不在于逃避或者遗忘,而在于勇敢的走进记忆深处,与自己和解。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灾难和痛苦不可避免。但纵使经历过悲伤,也要相信未来总是会有光芒。铃芽的旅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于逆境中重塑自我,当我们学会与伤痛共处,以勇气和爱为舟,便能在命运的长河中抵达属于自己的常世,在那里,所有的时间都将绽放出永恒的光芒。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坍塌的废墟中重塑自己的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