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欣悦
学号:202325101050
班级:国际5班
提交日期:2025/6/3
在诗韵中回溯大唐风华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诗韵越千年。”当灯光亮起,走出影院,我的思绪仍沉浸在《长安三万里》构建的大唐世界里,那是一个诗酒风流与金戈铁马交织、盛世繁华与乱世悲歌碰撞的时代。这部动画电影以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徐徐展开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众大唐诗人的人生画卷,让我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理想与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感悟。
影片伊始,便是安史之乱后长安的破败景象,高适在危机四伏中回忆起与李白的相识相知,由此拉开了大唐兴衰的帷幕。李白,影片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不羁的光芒。青年李白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坚信自己能在长安施展抱负,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他的诗才横溢,饮酒作乐、吟诗作对,洒脱豪放的个性令人着迷。无论是在黄鹤楼上因崔颢的题诗而搁笔,还是在与友人的宴会上挥毫泼墨,都展现出他非凡的才情。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的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即便身处困境,李白也从未放弃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他的诗歌依然充满着豪迈与浪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份豁达与自信,穿越千年,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高适,与李白性格迥异,他朴实沉稳,大器晚成。出身平凡的他,怀揣着报国之志,却在年轻时处处碰壁。口吃的他不善言辞,读书也历经艰难,但他从未气馁,始终坚持习武修文。他看不惯李白的放浪形骸,却又被李白的才华和热情所吸引,两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相互影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高适的一生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后来成为一代名将,他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坚守初心,不断努力,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除了李白和高适,影片中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杜甫,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虽一生贫困潦倒,却始终心系天下苍生,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疾苦;王维,才华横溢却又淡泊名利,他的诗画充满了禅意与宁静;还有王昌龄、岑参等诗人,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点,但都在那个时代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诗篇。这些诗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用诗歌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电影中的画面堪称一绝,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从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到壮丽秀美的山河,从气势恢宏的宫廷宴会到战火纷飞的战场,都被制作团队细腻地描绘出来。尤其是李白吟诵《将进酒》的场景,堪称全片的高潮。在光影交织中,李白与一众友人骑着仙鹤,遨游于银河之上,举杯畅饮,吟诗作对。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那些我们从小背诵的诗句,在影片中被赋予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
《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部关于唐朝诗人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人生和文化传承的电影。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理想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李白、高适等诗人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同时,影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唐诗的博大精深,这些流传千年的诗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走出影院,我的耳边仿佛还回荡着诗人们的吟诵声。这部电影让我对唐朝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热爱。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诗在,长安就在。”只要我们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就将永远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