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常沙
学号:202325102027
班级:国际5班
提交日期:2025/6/4
《岁月的童话》:穿过时光褶皱,与童年温柔相拥
“岁月似一掬清水,无论平摊还是紧握在手掌,总会有一点一滴从指缝中流逝。”这句诗意的描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岁月的童话》所传递的时光流逝与情感沉淀。影片讲述了27岁的妙子在前往乡村度假的旅途中,不断回忆起五年级时的往事,那些或遗憾、或委屈、或温暖的片段,构成了她成长的底色。
这部由高畑勋执导的动画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内心世界。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妙子童年时未能释怀的遗憾,也像一剂良药,让观众在妙子的故事中,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可能。
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妙子的记忆里,藏着许多微小却深刻的遗憾:比如被忽视的才华:她兴奋地告诉母亲自己的作文获奖,却只得到一句“小孩子作文写得好有什么用?大人更喜欢不挑食的孩子。” 被扼杀的梦想:她被话剧团选中,却因父亲一句“我家的孩子不做戏子”而被迫放弃。无疾而终的初恋:那个问她“晴天、阴天、雨天,你更喜欢哪一个?”的男孩广田,最终消失在成长的岔路口。还有因为想要一个新包包而任性赌气,换来的却是父亲的一记耳光。这些片段拼凑出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轨迹——有委屈,有无奈,也有无法言说的失落。正如影片中所说:“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童年的遗憾,恰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所幸成年后的妙子,并未被过去的阴影束缚,而是选择用行动填补曾经的遗憾:高中时加入话剧社,延续被父亲否定的梦想;用自己挨打的经历劝导妹妹,避免她重蹈覆辙;每年去乡村旅行,弥补童年未能旅行的遗憾。她的故事呼应了当下流行的“重养自己”的概念——以成年人的力量,重新滋养那个曾被忽视的内心小孩。影片没有刻意渲染“完美治愈”,而是让妙子在平凡的生活中,逐渐学会接纳过去。“今天不成功的话还有明天,明天不成功的话还有后天,后天不成功的话还有大后天。”这句话不仅是敏俊的生活态度,也是妙子最终学会的从容。人生并非一场必须立刻抵达终点的赛跑,而是一段允许跌倒、允许等待的旅程。我们要允许自己慢慢成长,接纳自己,让过去的岁月扎根在记忆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总有一瞬间理解、幡然醒悟,总有一刹那蓦然回首、拥抱过去,释怀在某一时出现,童话在那一刻生成。
影片的叙事如涓涓细流,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却真实而动人。妙子的回忆片段——交换食物、懵懂初恋、父亲的耳光——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其实正是因为它们唤起了观众自己的童年体验: 那些曾让我们厌恶的“顽固大人”“心机同学”,在成年后多了一份理解;那些曾被压抑的渴望,如今看来不过是孩子最单纯的诉求;那些无疾而终的情感,最终化作成长的养分。这种真实感让影片超越了简单的怀旧,成为一场与过去的对话。
《岁月的童话》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强行赋予人生“圆满”的结局。妙子最终与敏俊相遇,并非因为命运补偿了她的遗憾,而是因为她学会了与过去和解。“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带你去最正确的人身边,请你先好好爱着自己。”这句话不仅是妙子的救赎,也是给每一位观众的启示。成长的意义,不在于消除遗憾,而在于学会与之共存。那些曾经的伤痕,终会化作生命的纹理,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