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刘日新
学号:202326403021
班级:国际5班
提交日期:2025/6/9

诗韵长歌,梦回大唐——《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当灯光渐暗,银幕亮起,《长安三万里》以一种磅礴而细腻的姿态,带我踏入了那个只在书中见过的大唐盛世。影片落幕,心中的波澜却久久未平,它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让我对唐诗、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全新的感悟。

电影以高适的视角徐徐展开,高适出身平凡,却一心渴望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他刻苦读书、勤练武艺,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屡屡碰壁,壮志难酬。在他的人生中,李白是一道最为耀眼的光。李白,那个潇洒不羁、才华横溢的诗仙,他的出现,给高适平淡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波澜。两人性格迥异,却在岁月的长河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一同游历山川,在黄鹤楼吟诗,在扬州纵酒放歌,共同见证了大唐的盛世繁华与风雨飘摇。

片中最让我动容的,是诗人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一生渴望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多次被贬,遭遇无数挫折,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他在《将进酒》中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份豪迈与自信,让人为之震撼。即使被流放,他依然能在困境中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高适亦是如此,他虽大器晚成,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或许充满坎坷,但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能跨越重重艰难险阻,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电影中,唐诗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从李白的浪漫豪放,到杜甫的沉郁顿挫;从王维的清新自然,到王昌龄的雄浑壮阔,一首首经典的唐诗,在诗人们的吟诵中,焕发出无尽的魅力。这些唐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诗人们情感的寄托、人生的写照。当李白在月色下吟诵《静夜思》,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穿越千年,直击我的内心深处;当高适在战场上吟诵“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我仿佛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他对战士的同情和对腐败的批判。唐诗,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与古人对话的大门,让我得以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除了剧情和唐诗,影片的画面和配乐也堪称一绝。画面精美细腻,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绝美的画卷。繁华的长安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处处彰显着大唐的盛世气象;边塞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又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古典音乐的悠扬旋律,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大唐世界。尤其是在吟诵唐诗时,配乐的烘托让情感更加浓烈,让观众更能体会到诗中的韵味。

《长安三万里》让我看到了大唐的辉煌与衰落,感受到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与无奈悲伤,更让我领略到了唐诗的无穷魅力。它让我明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加不应忘记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而应从中汲取力量,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