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彭子涵
学号:202425715033
班级:国际5班
提交日期:2025/6/15

《深海》——曲高和寡的孤独

        《深海》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动画电影,没有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叫参宿的小女孩,在深陷抑郁和家庭创伤的痛苦中,坠入了一个光怪陆离、充满想象也暗藏危险的深海梦境,寻找妈妈的故事。但每次想到它,我心里就堵得慌,因为它真的太“曲高和寡”了。

      《深海》用惊人的粒子水墨技术,描绘了一个抑郁症小女孩参宿坠入的奇幻深海世界。这个世界绚烂到极致也诡异到极致,映射着她内心的痛苦、渴望与挣扎。让我特别难受的,是田晓鹏导演开直播,一点点解释自己的电影讲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一部电影,本该通过画面和故事自己说话,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去琢磨。导演需要站出来解释,这本身就说明它遇到了多大的误解和不被理解。

        现在很多人好像更喜欢热闹的、一看就懂的商业大片。有些人觉得,《深海》这样画面绝美、有深度的电影,导演就是冲着拿奖去的,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看、票房好不好。但我不信。导演花了这么多年,投入那么多心血,用上那么厉害的粒子水墨技术(那些画面真的美到窒息,每一帧都像精心创作的艺术品),他怎么可能不在意有没有人被打动?他当然希望更多人看到、感受到他想传递的东西。票房不仅仅是回本的问题,那更是观众对这份心血和表达的认可。

        我印象特别深,电影上映时我是高二。那年我省下零花钱,买了《深海》的官方画集。那本画集我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里面的设计、色彩、细节,真的让我惊叹不已,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可当时我妈看完电影,说了一句“大过年的看这个真晦气”。这句话像根刺,一直扎在我心里。我理解她的感受,电影讲抑郁症,讲内心的孤独和挣扎,情绪非常浓烈,甚至有点“致郁”,在春节合家欢的氛围里确实显得格格不入,让人觉得“沉重”、“不好看”。

        我的遗憾就在这里。因为它勇敢地探讨了不那么“阳光”的主题——深陷抑郁的痛苦、那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感——它就注定不那么“讨喜”。很多人走进电影院,是想放松、想开心,不是想面对这些沉重的东西。所以它被说“看不懂”、“太乱”、“太压抑”,甚至直接被骂“难看”。这让我困惑,甚至有点生气:难道大家的审美,只能接受一种样子吗?难道深刻一点、复杂一点、画面独特一点,就一定是“难看”吗?

        我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喜欢《深海》。看电影是很个人的事,有人喜欢轻松,有人喜欢深刻,这很正常。我真正难过和遗憾的是,这样一部用心去拍、技术上突破、情感上真挚的电影,仅仅因为它的“不主流”,因为它敢于探索更深沉的情感,就被轻易地否定和忽略了。市场似乎没有给这样的表达足够的空间和耐心。

        我心疼田导。我不忍心点开他的直播,我怕看到他面对质疑时的无奈,怕看到他需要一遍遍解释自己作品的委屈。这不该是一位用心创作的导演需要做的事。

        说到底,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我们的电影市场能更包容一些。就像老话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市场里既能容纳热闹好看的商业片,也应该有像《深海》这样有艺术追求、愿意探索复杂情感的电影一席之地。这些电影可能不会立刻被所有人接受,票房也可能不会大爆,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贵。它们拓宽了动画的可能性,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那些平时难以言说的角落。如果像田导这样有想法的导演,因为要迎合市场而不得不改变自己,那会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

       《深海》对我来说,是心底一颗闪亮的珍珠,虽然它可能被很多人错过了。我真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国产电影出现,并且能被更多人看见、理解、珍惜。好电影,不该因为“曲高”,就注定要“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