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伟鑫
学号:202326403117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5/6/6
浅谈个人对于全球南方的崛起与“去美元化”尝试的见解
首先,我就直接开门见山的说结论,我认为全球南方崛起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关于国际权力再分配的最大规模的格局变化,而“去美元化”正是其工具,而非最终点。
近年来的全球南方崛起,是指的是全球南方国家通过金砖机制扩员(2024年新增埃及、埃塞俄比亚等)、本币结算网络构建及G20议程设置权争夺,加速对美元霸权的挑战。然而,债务危机、技术依附与内部博弈制约其转型效能,形成一场重塑国际秩序却充满非对称性的权力转移。如何看待全球南方崛起的核心动力与去美元化实践呢?我认为全球南方的集体性崛起源于以下三重结构性变革:
一是经济实力重构;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比重超40%,金砖国家扩员后覆盖全球46%人口,形成与老牌G7抗衡的经济实体。再放眼于我国,我国的“一带一路”基建输出与印度数字公共产品(如UPI支付系统)成为了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支点。
二是政治诉求觉醒;政治个体意识加强,对西方主导的规则霸权不满(如IMF投票权不公),推动非西方议程设置。非洲联盟加入G20及金砖国家筹建“南方发展银行”,标志制度性突围。
三是去美元化战术:1.推进本币结算网络:中巴、中阿人民币结算协议,印度-阿联酋卢比直接交易支付系统替代。2.中国CIPS覆盖180国,印度推动卢比国际化; 3.储备多元化,全球美元储备占比降至58%(IMF 2024),人民币升至3%。以上结构性核心动力,在金砖新成员国(埃塞俄比亚等)在矿产贸易中有鲜明的体现。埃塞俄比亚尝试绕开美元,反映出了去美元化从边缘领域渗透的战略路径。
再谈谈全球南方的崛起与“去美元化”尝试下的深层困境:结构性障碍与内部博弈的制约。这使得全球南方的转型主要面临三重矛盾:
一是美元体系的刚性枷锁;
大宗商品美元定价权未根本动摇(沙特仅部分接受人民币石油交易);
美国金融反制工具威慑(SWIFT制裁、加息周期引发资本外流,如2024年阿根廷比索危机)。
二是替代系统的能力赤字;
非美元货币贸易占比不足15%,人民币债券市场开放度低;金砖新开发银行(NDB)资本规模仅占世界银行6%,难以替代IMF债务纾困功能(发展中国家债务/GDP达207%)。
三是内部领导权竞争与分化。
中印博弈:中国依托金砖机制构建“平行体系”遭“债务外交”质疑,印度以“民主南方”身份争夺话语权但经济体量仅为中国1/5;非洲联盟整合困境:54国在气候赔偿、资源定价权议题上立场碎片化;俄罗斯工具化局限:借去美元化削弱制裁,但卢布汇率波动削弱公信力。
而其中的矛盾焦点就在于,如何破解美元体系与科技霸权深度绑定(例如SWIFT-云计算监控链),单纯的金融脱钩无论是目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实在是难以突破技术脱钩困局。
未来的路径,仍然是一条非对称权力转移的路。全球南方的去美元化进程将呈现阶段性演变:短期内(3-5年)美元主导地位难以颠覆,但可能形成美元核心区与本币结算边缘区(如非洲矿产贸易)并存的“双轨制”货币格局;中期(5-10年)数字货币将成为破局关键变量,若中国数字人民币与多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s)成功打通跨境支付链,有望重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这一转型的成功需满足核心条件:建立“货币-技术-安全”三位一体的替代方案(例如人民币结算体系+5G通信标准+北斗导航系统的战略组合),否则将面临双重风险——既可能因集体行动困境导致“碎片化脱钩”(如印度与东南亚国家争夺制造业替代链),又可能因内部协同失效而诱发全球南方阵营的分化竞争,最终延缓系统性权力转移进程。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结尾段就要强硬的升华,陷入宏大主题的漩涡中去。但是我们中国,确确实实是身为全球南方崛起的重要力量,我们的祖国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突围体系:把货币端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新兴市场本币结算协议覆盖(如非洲矿产贸易人民币结算),加速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场景落地;技术端强化自主科技链(5G、北斗导航、量子通信)输出,打破美元-技术霸权绑定;战略端主导金砖机制改革,推动“全球南方”债务重组互助平台建设,并联合印度、巴西等关键国家协调矿产、粮食等大宗资源定价权,同时以“东数西算”等跨境数据中心项目降低各国对美元云服务依赖,最终通过“公共产品供给+多极均衡协作”重塑非对称秩序,避免单一替代美元引发的战略反噬。作为青年,我们也应该不甘人后,认识到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后,当以全球视野破除思维藩篱,掌握区块链、跨文化谈判等新技能,成为连接“技术自主”与“货币正义”的破壁者,以创新之力重塑多极化时代的公平发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