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以社交媒体在当代国际事务中的渗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俄乌冲突中社交媒体平台的舆论博弈实践,揭示数字技术对国际舆论格局的重塑机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打破传统舆论传播的单向性与中心化特征,催生出多主体参与、跨地域联动的新型舆论博弈模式。同时,算法推荐机制与信息茧房效应加剧了国际舆论的极化与对立,给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争夺带来新挑战。
一、引言:数字时代的舆论战场转移
在TikTok全球月活突破15亿、Meta旗下社交平台用户覆盖全球半数人口的今天,社交媒体已从信息传播工具演变为国际舆论博弈的核心场域。传统媒体时代,国家可通过官方通讯社、国际广播电台等渠道主导信息输出,而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特性,使非政府组织、自媒体甚至普通网民都能成为舆论战的参与者。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在Telegram、Twitter等平台展开的“信息闪电战”,充分展现了社交媒体在当代国际冲突中的战略价值。本研究试图回答:社交媒体如何重构国际舆论的传播机制?这种重构对国家间舆论博弈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二、社交媒体对国际舆论传播机制的解构与重构
(一)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突破
传统国际舆论场呈现“国家—媒体”二元主导结构,如冷战时期美国之音与苏联塔斯社的对抗。社交媒体时代,乌克兰政府通过Telegram发布战场实时影像,民间志愿者利用抖音发布避难指南,俄罗斯博主在YouTube分析军事战略,形成“官方+民间+跨国组织”的多元传播矩阵。据统计,俄乌冲突期间,TikTok上与战争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超500亿次,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在用户自主传播中形成舆论漩涡。
(二)传播路径的网状化演变
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打破传统线性传播模式。以“布查事件”舆论战为例,西方媒体发布的现场视频首先在Twitter形成热点,随后通过Facebook扩散至欧洲公众,再经TikTok二次创作影响年轻群体。这种网状传播使信息在24小时内覆盖全球,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被大幅削弱。
(三)传播效果的算法化驱动
平台算法通过用户画像实现精准推送,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剑桥分析公司利用Facebook数据操纵选民偏好的案例表明,算法可通过情绪渲染、信息筛选等技术手段,定向塑造特定群体的认知。俄乌双方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投放均采用“标签化叙事”,如俄罗斯强调“去军事化”,乌克兰突出“保卫家园”,算法推荐使对立观点难以形成有效对话。
三、社交媒体时代国际舆论博弈的新特征
(一)话语权争夺的技术化转向
国家间舆论竞争从内容生产延伸至技术控制层面。美国通过控制Meta、谷歌等平台的算法规则,可隐性引导全球舆论走向;中国推出的“清朗”行动则通过内容审核机制维护网络空间秩序。2023年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强制要求大型平台公开算法逻辑,本质是争夺数字时代的舆论治理规则制定权。
(二)舆论攻防的实时化对抗
社交媒体的即时性特征使舆论战呈现“分秒必争”态势。2022年俄军占领蛇岛事件中,乌克兰率先发布士兵投降视频占据舆论先机,俄罗斯随后公布士兵安全撤离画面进行反制。这种实时攻防要求国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英国国防部为此专门组建社交媒体作战小组,确保信息发布时效。
(三)舆论动员的跨国化协同
非国家行为体通过社交媒体形成跨国舆论联盟。俄乌冲突期间,“黑客组织匿名者”发起对俄罗斯政府网站的攻击,全球反战团体在Instagram发起NoWarForOil话题,形成跨地域舆论压力。这种跨国协同打破传统地缘政治边界,使舆论博弈更具复杂性。
四、典型案例:俄乌冲突中的社交媒体舆论战
(一)战场叙事的可视化争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Telegram发布战时视频,塑造“平民领袖”形象;俄罗斯国防部则利用VK平台发布武器装备纪录片,强化军事威慑力。双方均通过无人机航拍、第一视角作战视频等可视化内容争夺公众认知。
(二)虚假信息的病毒式传播
冲突初期,“乌克兰生物实验室”“俄军轰炸妇产医院”等争议性信息在社交媒体快速传播。欧盟数字服务协调员发现,2022年2-3月与俄乌冲突相关的虚假信息传播速度比真实信息快6倍,且虚假信息平均互动量是真实信息的70%。
(三)平台政策的政治性干预
Meta宣布对欧洲用户解除“反俄内容限制”,谷歌下架俄罗斯官方媒体应用,Twitter限制亲俄话题推荐。这些平台政策虽标榜“中立”,实则构成数字空间的舆论管制。
五、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一)国家层面的能力建设
构建“技术监测+内容生产+国际传播”三位一体的舆论战体系,如中国国际传播集团通过多语种账号矩阵提升全球传播力;完善网络安全法,建立虚假信息溯源机制。
(二)国际治理的规则创新
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数字治理公约谈判,规范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标准;建立跨国虚假信息预警机制,欧盟与东盟的数字合作协议为此提供了有益探索。
(三)技术发展的伦理反思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普及,深度伪造(Deepfake)内容对舆论真实性构成新威胁。需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探索水印技术、区块链存证等解决方案。
六、结论
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在重塑国际舆论博弈的底层逻辑,这种重塑既带来信息民主化的机遇,也引发舆论失序的风险。在技术与地缘政治深度交织的背景下,国家需以动态视角应对数字舆论战,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建设与国际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舆论安全体系。未来,随着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舆论博弈或将呈现更复杂的形态,这要求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