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主站
当前位置:互联网+国际关系   >  期末考试  >   作业显示

姓名:艾佳琪
学号:202226001136
班级:国际1班
提交日期:2025/6/5

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美科技与数字影响力的角逐


本文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缘政治竞争,聚焦于中美在科技领域的激烈博弈以及数字丝绸之路与全球影响力争夺的态势。通过分析华为5G事件、TikTok数据争议等典型案例,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制裁的背后逻辑和影响。同时,阐述了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和美国“清洁网络计划”在全球数字经济格局中的战略意义和竞争态势,旨在为理解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地缘政治竞争;中美科技竞争;数字丝绸之路;清洁网络计划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模式,也成为了国家间地缘政治竞争的新战场。在这个新的竞争格局中,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科技强国,其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本文将重点分析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以及数字丝绸之路与全球影响力争夺的相关问题。

二、中美科技竞争

2.1 华为5G事件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企业,在5G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5G技术和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全球5G市场的领导者。然而,美国为了维护其在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对华为进行了全方位的制裁。从2019年开始,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华为在美国的业务,并通过施压盟友国家禁用华为设备。美国的制裁手段包括利用实体清单和芯片规则对麒麟芯进行封锁,炮制“5G安全后门事件”等。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不仅影响了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也对全球5G产业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华为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其5G技术和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广泛认可。华为在5G领域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专利经验,逐渐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领导者。例如,华为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端到端设备的供应商,其在5G领域的实力无可置疑。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建设5G网络都不能绕开华为的技术专利。

2.2 TikTok数据争议

TikTok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应用,在美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特朗普政府以“安全风险”为名,对TikTok进行了打压。2024年通过《数据沙箱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025年1月19日之前把TikTok美国业务剥离出去,不然就要实施禁令。此外,黑石集团与泛大西洋投资、SIG等字节跳动原有股东,企图通过“量子股权架构”把TikTok美国业务拆分为独立实体,同时把将中方持股比例稀释至20%以下,从而形成美资主导权。

美国对TikTok的打压主要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他们认为TikTok可能被用于收集美国用户的个人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中国。然而,字节跳动公司坚称其严格遵守各国法律法规,从未将用户数据提供给中国政府。面对压力,字节跳动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政府撤销相关法案。同时,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如通过《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构筑数字主权屏障,要求涉及中国用户数据的跨境转移必须通过安全审查;商务部同步启动对美煤炭、天然气加征关税程序,并以李嘉诚港口交易案为蓝本,对美企在华并购实施“镜像式”国家安全审查;在WTO发起针对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争端解决等。

2.3 美国制裁中国科技企业的逻辑和影响

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其背后的逻辑主要是出于对中国技术崛起的战略遏制、国家安全担忧及中美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竞争加剧。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以应对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制裁措施对中国科技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华为在美国市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TikTok在美国面临被剥离或禁用的风险等。然而,这些制裁也促使中国科技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例如,华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芯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研发出了天罡基站芯片、昇腾AI芯片、鲲鹏通用芯片等一系列领先的自研芯片产品;中国的国产光刻机也已交付,大大提高了自主制造芯片的能力。

同时,美国的制裁措施也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破坏,导致全球科技产业链的进一步分裂与重组。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可能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产业链稳定。例如,英伟达在中国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9%暴跌至2024年的5%。

三、数字丝绸之路与全球影响力争夺

3.1 中国“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等与“一带一路”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正式提出“数字丝绸之路”,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丝绸之路顺应世界经济数字化发展潮流,已经成为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逐步弥合全球数字鸿沟,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其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增长点。例如,中国通过一系列数字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为弥合全球数字鸿沟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加速促进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此外,数字丝绸之路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发展中国家力量。它以多双边平台为契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数字治理规则框架,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治理规则领域提供更大的话语权,进而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

3.2 美国“清洁网络计划”

2020年6月,美国一些政客提出所谓的“清洁网络计划”,号称要通过确定“清洁网络”名单,采取综合措施保护美国公民的隐私和公司敏感信息免受所谓的恶意行为者的侵扰。该计划包括清洁运营商、清洁应用程序商店、清洁应用程序、清洁云端、清洁电缆等方面,旨在排挤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及服务。

然而,美国的“清洁网络计划”实质是美国数字霸权的体现,是以意识形态为借口,在网络领域实行基于国别的市场准入限制,为数字技术设立非关税贸易壁垒。美国自身在网络监听和窃密方面劣迹斑斑,从“斯诺登事件”“维基解密”等网络安全事件,到 “方程式组织”“梯队系统”等网络监听监视,都揭示了美情报部门监控全世界网络设备的恶行。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无端打压,其真实目的是维护其在相关领域的垄断,进而维护美国霸权。

3.3 两者的战略意义和竞争态势

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和美国的“清洁网络计划”在全球数字经济格局中具有不同的战略意义。“数字丝绸之路”强调合作共赢,通过共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清洁网络计划”则是美国为了维护其数字霸权,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的手段。

在竞争态势方面,“数字丝绸之路”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参与,其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清洁网络计划”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和反对,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欧盟、英国和德国官方机构经多年审查,并未发现华为设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反而在美国思科公司的设备中经常能发现安全漏洞。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地缘政治竞争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以及数字丝绸之路与全球影响力争夺,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利益,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和“清洁网络计划”等举措,是其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手段,但这种单边主义行为违背了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积极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应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发展。